3月7日,由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政治經濟學季刊》編輯部主辦的數智時代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與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讨會在甲所舉行。本次會議以“構建中國特色的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及經濟學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學界及業界嘉賓展開深入探讨。來自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beat365、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财經大學、《财貿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财政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高校和期刊的30餘名專家學者、編輯、師生參加會議。會議由《政治經濟學季刊》編輯部主任錢飒飒主持。

蘇金燕緻辭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研究員蘇金燕在緻辭中表示,在數智時代背景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學術期刊是營造經濟學良好發展生态的重要平台,希望通過研讨交流凝聚共識,共同推動經濟學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

錢飒飒主持會議

李幫喜發言
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政治經濟學季刊》執行主編李幫喜介紹了期刊的辦刊情況,期待期刊同仁以此次研讨會為契機,後續加強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為數智時代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貢獻期刊學術共同體的力量。

房宏琳發言
《學習與探索》主編房宏琳表示,期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管期刊原則,堅持正确的政治導向、學術導向、價值導向,依托“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論壇”等學術研讨會,加強學術共同體建設。學術期刊不僅是社會科學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代代傳承的事業。

董萍發言
《财貿經濟》編輯董萍表示,為建設高質量期刊,編輯部開展多方面工作。第一,完善審稿流程,動态調整專家庫,提出外審不超過兩輪的倡議。第二,重視原創性成果發表,鼓勵學術創新,結合國内外經濟形勢發布年度重點選題,挖掘新問題。第三,做好重要時點主題文章的策劃與宣傳,增強期刊的現實影響力。

韓海燕發言
《人文雜志》副主編韓海燕表示,作為人文社科領域的綜合性期刊,刊物針對經濟學學科開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欄目,取得良好反響。期刊堅持問題導向,辦好“一帶一路”研究等持續性欄目,做好專題與專欄的結合。

張蘊萍發言
《理論學刊》編輯部經濟學編輯張蘊萍指出,期刊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為年輕學者提供機會。一方面繼續拓寬期刊的成長和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培育扶持學術新人。期刊應承擔學術交流平台的責任,增強學術性編輯與專家學者的溝通,形成長效交流機制。

李琪發言
《經濟縱橫》主編李琪表示,2025年是《經濟縱橫》期刊創立40周年,期刊自創立以來一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點打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品牌欄目,宣傳推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成果,形成了長期關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成果的鮮明特色。希望期刊瞄準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前沿,加強學術探讨和交流。

焦雲霞發言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編輯部副主任焦雲霞表示,期刊堅持“刊會融合”發展模式,以刊辦會,以會強刊,先後發起經濟政策評估大講堂、青藍學者工作坊、中國經濟學大講堂等學術研讨會,通過知名學者講座、文獻研讀、作者經驗交流等形式,打通科研院所與大學、課堂教學與論文寫作的“最後一公裡”。同時,期刊借助數字平台、數字媒體等技術手段,推動知網網絡首發全覆蓋、開放共享數據代碼、開通官方視頻号、推出虛拟特刊等,助力營造良好學術生态,擴大刊物的學術影響力。未來,期刊計劃進一步加強編校流程的數字化轉型,推進全流程數字化編校平台建設,提高編校效率。

成丹發言
《地方财政研究》編輯部主任成丹介紹了期刊的基本情況。期刊創辦于2004年,由東北财經大學主管,遼甯省财政科學研究所、東北财經大學财稅學院、遼甯大學地方财政研究院主辦。期刊注重差異化定位,積極發揮理論與實踐橋梁作用,采用專題策劃和約稿相結合的模式。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發展,搭建地方财政發展論壇、東北智庫聯盟兩大平台,推動地方财政問題的有效解決。

董麗娟發言
《财政研究》編輯部副主任董麗娟分享了期刊在數智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探索。第一,期刊長期關注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的命題,為高水平财政研究提供交流平台。第二,數智時代對期刊建設發揮積極作用,在處理出版發行和編審工作中,數字化平台實現了學術期刊運作模式的重塑。第三,數字化也為期刊建設帶來挑戰,要提高自身能力,适應和擁抱數智時代。

孫巾雅發言
《馬克思主義研究》編輯孫巾雅表示,在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方面,要以中國經濟發展曆程的經驗和成果,激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特别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理、方法等方面創新發展的研究和闡釋。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要以數字傳媒形式促進學術成果的傳播。

劉舫舸發言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編輯部主任劉舫舸表示,期刊通過專題組稿會、“名刊荟”等形式,為作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學術研究服務,例如期刊于2024年4月以“分稅制改革30周年”為主題開展專題研讨會,2025年2月以“數字時代的政府監管與公司治理”為主題組織首屆“名刊荟”沙龍,旨在以學術期刊為紐帶,以對話分享活動為載體,搭建青年學術研究者成長平台,推進觀點交流,增進理解互通,促使青年學者紮根當代中國實踐,為高質量學術成果提供發表渠道與傳播平台。希望期刊編輯進一步加強交流,分享經驗,合作共赢。

劉佳麗發言
《經濟發展研究》編輯劉佳麗介紹了期刊的基本情況。期刊于1982年創辦,原刊名為《經濟視角》。自創刊以來,始終以“堅持正确辦刊方向和輿論導向,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經濟建設和發展實踐”為宗旨,聚焦經濟發展領域,努力推出大量原創的、具有時代性的高質量學術研究成果。希望借此會議學習寶貴經驗,打造高質量期刊。

薛景文發言
《江西财經大學學報》編輯薛景文介紹了期刊的基本情況。該刊創辦于1999年,是江西财經大學主辦的人文社科類綜合性學術期刊,以推動經濟學理論創新與實踐結合為宗旨,聚焦中國經濟問題研究,注重理論與實踐融合。期刊設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保險與保障、“三農”研究、區域國别與東南亞經濟等六個欄目,涵蓋經濟學及相關領域研究熱點,緻力于為學術界提供高質量交流平台。針對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薛景文提出,未來期刊需加快數字化轉型,提高學術傳播效率,同時加強期刊間溝通與合作,相互借鑒經驗,共同探索新時代期刊高質量發展路徑。

紀小樂發言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紀小樂結合數字化發展的時代背景,提出了如何看待和應對人工智能時代論文寫作、如何合理運用AI檢測工具等問題,鼓勵學術研究回歸人與人對話、傳播思想的過程。

馬慎蕭發言
《政治經濟學評論》編輯馬慎蕭介紹了期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及經驗做法,她表示,未來期刊繼續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紮根曆史,服務現實,努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時代特點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會議現場
供稿:《政治經濟學季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