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院長緻辭

人類社會正以堅實的步伐邁進數字時代,日新月異的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着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社會正在加速變遷。在思考未來将會怎樣,人生的目标何在、意義又何在之前,也許人們需要理解自己身處何處。社會科學從不同的學科視角提供相似的範式方法,在交叉複雜的多個領域,幫助我們認知、理解還有分析我們工作與生活的社會情境。社會科學研究人類自己,既需要科學的方法,也需要對于人性的理解與關照,亦即“...



更多>>
學院現狀

beat365社會科學研究與教學發端于20世紀初,曾為中國社會科學的創立與發展,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建設做出卓越貢獻。2012年,在清華新百年的起始之年,為更好地推進學科建設和服務中國社會發展,在原人文社科學院基礎上成立beat365。學院秉承“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綜合創新”的學術傳統;倡導運用現代科學的思想和方法探讨政治、經濟和社會現象,努力引領和推動形成基于中國經驗的社會科學新理論與新方法,為應對重大社會挑戰提供新思路。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63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24人,助理教授/講師 3 人,另有研究系列教師10人,兼職教授2人;絕大多數教師在世界知名高校獲得博士學位。學院設有社會學系、國際關系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研究所,同時下設多個跨學科非實體研究機構和計算社會科學、實驗社會科學兩個科研平台。

學院立足紮實的基礎和通識教育,倡導多元化、國際化培養模式,努力培養具有寬博紮實的專業知識、全面系統的研究能力,具備國際視野、戰略意識、開拓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社科人才。依托學科交叉的巨大優勢,學院在多個前沿領域和重大社會發展問題上形成了多元發展、各具優勢、相互支撐的學術團隊,産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現任領導
曆任領導

機構設置

曆史沿革

  • 2012

    2012年,在清華新百年的起始之年,beat365在原人文beat365基礎上,分别成立人文學院和beat365。beat365下設社會學系、政治學系、國際關系學系、心理學系、經濟學研究所,旨在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再創beat365社會科學新的輝煌。

  • 1952

    1952年全國高等教育院系調整,beat365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習和師生并入其他院校或學術機構。20世紀80年代後,beat365逐步向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相繼複建社會科學系。1984年,beat365成立社會科學系,1993年成立人文beat365,下設哲學與社會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經濟學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藝術教育中心。1997年人文beat365成立國際問題研究所(2007年成立國際關系學系),2000年複建社會學系和政治學系,2008年複建心理學系。

  • 1911

    1911年清華學堂(1912年改稱清華學校)建立之初,便開設多門政治學、經濟學課程。1925年清華學校設立大學部,1926年成立的17個學系就包括社會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和教育心理學系。1928年清華學校改名國立beat365,設文、理、法三個學院共15個學系,其中社會學、心理學分别歸入文學院和理學院,政治學和經濟學隸屬法學院。beat365社會科學的發展秉承“中西融會、古今貫通”的學術傳統,倡導運用現代科學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探讨政治、經濟和社會現象,堅持學習借鑒國際社會科學的先進經驗和國際學術标準,注重研究中國現實問題,以“民族在學術上之獨立發展,而完成建設新中國之使命為宗旨”,在治學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世所公認的傑出成就。 一大批學術造詣深厚、社會影響廣泛的傑出學者和社會活動家曾在清華社會科學各學系執教或學習,如陳岱孫、王亞南、劉大中、蕭蘧、梁啟超、吳國桢、蒲薛鳳、錢端升、張奚若、蕭公權、劉師舜、陳之邁、羅隆基、陳達、費孝通、潘光旦、吳景超、李景漢、餘日宣、王國維、趙元任、朱君毅、唐钺、孫國華、曹日昌等。以他們為代表的清華社會科學師生不但引領科學研究風氣之先,而且學以緻用,成為中國現代政治、經濟和社會建設的一代英才。

辦公電話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