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動态新聞

通知公告 更多…
【系列解讀·七】李幫喜 李甯:中國式現代化開創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新篇章

2024-10-12

中國式現代化開創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新篇章

李幫喜(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教授)

李甯(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博士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創新性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着重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九個方面的本質要求和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重大原則,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充分吸收借鑒世界先進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中國發展步入全新的曆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曆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完整事業。”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鬥的重大成果。

第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的一般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統一。

辯證統一是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既要看到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進程相互區别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互聯系的一面。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亦步亦趨的現代化,而是立足國情、走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傳統的西方現代化理論簡單将“現代化”直接對等于“西方化”,不斷以此輸出西方的文明機制、制度理念,使世界各發展中國家淡化民族特色,出現“趨同”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是基于獨特的文化傳統、曆史命運和基本國情,從自身特點出發的現代化建設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考慮中國的人口基數問題、中國的城鄉區域發展水平實際,深入思考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從中國共産黨的人民性角度,為人類文明形态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式現代化不是閉門造車的現代化,而是吸收借鑒世界先進文明成果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根植于五千年的文明載體與時代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面對一切世界優秀先進文明成果,開放包容,兼收并蓄,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開拓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開創出“中西融彙、古今貫通”的世界現代化新篇章。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生産發展同精神文明發展的統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勞動生産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産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産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生産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成果,物質生産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同樣不是社會主義。當物質生産發展達到一定程度後,一切物質的文明成果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基礎。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以人民為主心、體現人民之上理念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中國式現代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鑄魂育人;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以文化人,推動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現代化。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發展與生态文明保護的統一。

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西方資本主義國際大都經曆了發展過程中對自然資源肆意掠奪、對生态環境惡意破壞,随後産生了資源匮乏、環境污染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内在要求。”中國式現代化不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而是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态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現代化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在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進經濟結構綠色升級的基礎上,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态文明保護之間的可持續良性發展關系,從理念上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從制度上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循環機制,彰顯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制度的優越性。

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之路。

中國文明是世界文明寶庫中璀璨的珍寶,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人類文明形态的創新與豐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各國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反應了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中國人民利益與世界人民利益、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的高度統一,對中國和平發展、世界繁榮進步都具有深遠意義。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