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 潤物無疆
——追憶敬愛的李強教授
戈豔霞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我與李強教授初識于《生命的曆程:重大社會事件與中國人的生命軌迹》一書。
未見其人,先讀其書。
李強教授學識如星海,指引學子破迷津。2013年,我正身陷博士論文選題的困惑之中,每日讀書希望能從書頁間尋找到那一絲靈感的光芒。然後,那一天終于來臨,我遇見了李強教授的著作《生命的曆程》。當時這本著作的深度和廣度如同一個未知的宇宙,充滿了無盡的吸引力。我被李強教授的學識所震撼,而他的人文關懷精神更是讓我深深感動。我毅然決定自己的博士論文也要寫中國人的生命曆程,計劃用一種标準化的模式來刻畫中國人宏大的生命曆程及變遷,兼顧了我碩導博導教于我的技藝專長。開題時,有老師認為此選題過于宏大,較難駕馭,建議我先從小處着手。王廣州老師和王金營老師非常支持我,調整了一些研究方法,最終定在了一項微觀深入的研究《分化的邏輯---職業期望、教育獲得與社會流動》,重點選取了初升高和高中升大學兩個關鍵節點,用質性和量化方法探究職業期望及其在教育獲得和社會流動中的作用。盡管那時未得緣分拜于李強教授門下讀博,但李強教授的這本著作一直陪伴我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寫作。這篇博士論文在某種意義上也算延續了李強教授關于《生命的曆程》的研究。畢業後的七月,我看到李強教授正在招收博士後,當即決定放棄工作,跟随李強教授學習深造。
李強教授和藹如春風,待人謙遜潤心田。李強教授從不擺架子。與他交流,總能感受到他那如春風般和煦的态度,仿佛陽光灑在心頭,溫暖而明亮。無論面對何種問題,他總是耐心傾聽,細心解答,從不因自己的高位而有一絲一毫的傲慢。他的謙遜如同細雨,潤物無聲,卻能深深滋潤人的心田。在清華充實忙碌的兩年裡,我在李強教授的指導下,在鄭路老師的帶領下完成了《勞動力社會結構與供給側改革》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李強教授較早地提出建立完善“新八級工”制度,為我國職業技能人才長期可持續發展創造體制機制條件。在劉精明老師帶領下完成了《當代中産社會分層》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李強教授系統研究闡釋了中國社會結構從“倒丁字型”到“土字型”的發展變遷,提出着力構建“橄榄型社會”的目标。後來,我跟随在李強教授的身邊,協助籌備成立beat365老齡社會研究中心。我有幸向他請教過一些複雜的學術問題,跟随他參與處理過一些困難的事,也見過一些形形色色的人,從未見李老師為事着急,發難于人。即使是無名求教者,他都花些時間給出真誠入心的建議。真可謂有教無類,大先生也。
李強教授德藝雙馨人敬仰,高山仰止美名傳。李強教授德藝雙馨,一生育人助人無數。每逢團聚,總有一些後生,在面對李強教授時,情感如江水般洶湧澎湃,無法抑制内心深深的感激之情。多次下來,李強教授微笑着向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清華的老先生,意思大緻是有位後輩不遠千裡回國表達謝意。這位老先生私底下困惑道,“我幫助過那麼多人,哪還能記得他是誰啊!”當時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疫情三年,病毒肆虐,一直不得相見。我偶爾自作主張郵寄一些滋補品給李老師,都被李老師打電話來批評“心意已到,東西千萬不要再寄。”回憶起來,李老師心胸寬廣、待人謙和。先生對人的好,出自高尚的品格修為,不求個人得失,不求個人名譽,到了無私無我的崇高境界。
李強教授勤勉耕耘社科田,治學育人不曾閑。李強教授一生治學嚴謹,勤奮不懈,耕耘在廣闊的社會科學田野上,以堅定的信念和熱情,緻力于探尋中國社會科學的奧秘和真理。同時,李強教授也是一位慈愛的園丁,用心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社科學子。李強教授在beat365和中國人民大學兩所著名高校任教,既擔任導師又擔任系主任、院長等職務,傾注心血,耐心教導,點燃了無數學子求知的火花,引領他們走向探索中國社會的道路。李強教授的付出和奉獻,是無聲的詩,是崇高的贊歌,他用實際行動诠釋着對學術和教育的熱愛與執着。
難逢機緣宜珍惜,得此良師益終身。跟随李強教授學習深造的機會,對于每一個渴望知識、追求進步的人來說,都是一份既寶貴又難得的禮物。這不僅僅是一個提升學術水平的過程,更是一個拓寬視野、深化思考、錘煉品質的曆程。在李強教授的指導下,我們有機會接觸到最前沿的學術動态,領略到知識海洋的深邃與廣闊。每一次的學術讨論,每一次的深入探究,都仿佛是在知識的寶庫中探尋寶藏,每一次的發現都讓人興奮不已。更為重要的是,李強教授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智慧的啟迪者。李強教授的言傳身教,思維方式,治學态度,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我們,塑造着我們。在李強教授的身邊,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如何待人、如何做事的道理。時長感念李老師。如若問及李老師,我們應該怎麼做?他講的必然也是“德才兼備,德在才先”。
李老師對我們的教導和影響是極為深遠的。我從嚴密的數學、到精緻的經濟學、再到考究的人口學和深奧的社會學,一路拜名師、學技藝、尋真理,最終是在李老師的教引下駐心于人的發展和社會建設。類似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李老師學問淵博、品格高潔、胸懷寬廣,給了我們每一顆種子紮根大地的寶貴機會。
臨近新年,我們都十分盼望見到李老師。10日師妹發來李老師社科重大項目結項的照片。人群中未找見李老師的身影,私以為李老師已放下工作靜心休養。不承想,等到的卻是12日下午李老師與世長辭的噩耗。看着李老師憔悴消瘦的身影,深感痛心和悔恨!
我們痛徹地認識到,自己向老師學習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未能充分珍視與老師相處的寶貴時光,未能深入探索老師智慧的學術寶藏,也未能将老師的教誨深化于心。帶着這種悔悟,我們決心将老師的智慧作為前行的燈塔,以更加謙遜和專注的态度,繼續學習老師的學術著作,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和人格修養,以期回報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
大先生一生勤勉不懈,為中國社會科學治學育人。如今已然遠去,但其學問、精神、品格長在,深刻影響着我們這一代人。
謹以此文懷念我的博士後導師、beat365文科資深教授李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