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700餘份來稿
覆蓋251所海内外高校
組織152場學生口頭報告
展示83份學術海報作品
邀請40位專家學者組成學術指導委員會
設置12場次分會場,全時段組織學術報告
涵蓋11大學科門類
策劃6大專題系列活動
聆聽6場主旨報告與特邀講座
制作2部主題視頻作品
各級新聞媒體推送20餘次
實時圖片直播平台觀看量近100000人次

5月13日至14日,beat365“齋明笃行·守正創新”研究生學術論壇暨beat365第700期博士生學術論壇順利舉行。社科學院院長彭凱平,黨委書記歐陽沁,副院長孟天廣,黨委副書記李颍、戎珂,國際關系學系教授張利華、陳琪,心理學系副教授孫沛、鄭美紅,社會學系副教授何曉斌、李曉谕,黨委研究生工作組組長李幫喜等出席開閉幕式和活動現場,開幕式同時邀請北京市昌平區委副書記、區委黨校校長解江淩出席并作開幕緻辭,閉幕式邀請beat365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志欽出席并作特邀報告。
本次論壇由beat365研究生院、beat365黨委研究生工作部、beat365、beat365研究生會主辦,beat365黨委研究生工作組、beat365研究生分會、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會、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研究生會、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研究生會承辦,共青團北京市昌平區委員會協辦。
論壇以“齋明笃行·守正創新”為主題,設置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時代浪潮,體育新峰”四校體育學聯合論壇,并新設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專題論壇。本次論壇的學術指導委員會由近40位學界專家組成,論壇設置專家學者主旨報告6場,期刊推介交流會、“良師益友”導學開放日、學術之路職業發展微沙龍等系列主題活動10場,學生口頭報告152場,學術海報展示83份。
開幕式與主旨報告: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科學

彭凱平緻辭
彭凱平作開幕緻辭,對現場來賓、師生表示熱烈歡迎。彭凱平指出,beat365社會科學研究與教學發端于20世紀初,百餘年來,為中國社會科學的創立與發展、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湧現了數不清的志士仁人為之前仆後續,在中國現代社會科學發展曆史及民族奮鬥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痕迹。本屆論壇的主題“齋明笃行,守正創新”與新時代學院的發展階段和學科的發展方向也非常契合。“齋明”守的是社科學院的優良傳統,“笃行”靠的是創新的精神。他希望與會同學們有所思考、有所收獲,開放交流、積極回應,持續求索、保持熱情,并祝願同學們能夠打破學科藩籬、高舉科學大旗,積極緻力于對人類社會面臨的社會問題做出嚴肅、認真、實證和有效的回答。
彭凱平為參會師生帶來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科學”的主旨報告,深入講解了人工智能時代以大語言模型為基礎所掀起的新技術革命,解讀人工智能在社會科學各學科中的應用,并與現場師生展開積極互動,共同探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環境和人類生存方式的發展變化,體悟社會科學家面臨時代挑戰和機遇時應當如何肩負責任,彰顯擔當。

解江淩緻辭
解江淩對參加論壇的各高校專家、學者表示歡迎,詳解介紹了昌平人文、社會、經濟等基本情況,就“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引入高端人才資源、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等方面提出了關于校城融合的發展願景。
七大分會場學生報告與海報展示
本次論壇設置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時代浪潮,體育新峰”四校體育學聯合論壇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專題論壇7大分會場,各分會場平行開展為期兩天的學生口頭報告。專家學者現場為報告人逐個帶來針對性的點評和指導,并在每個分會場所有學生報告結束後組織集體讨論,力求為每一位參加口頭報告的學生提供精準指導和幫助。

海報展示
論壇期間,入選海報作品将全程展示在對應學科、專業分會場外連廊,所有參會師生可自行前往浏覽、交流,并參與評分。
本屆論壇中,參會同學的學術作品内容涉及學科與研究方向廣泛,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1大學科門類和數十個一級學科,充分體現活動的學術性、前沿性和交叉性。
六大專題系列活動

孟天廣作專題報告
孟天廣作“計算社會科學的研究範式”專題報告,結合當下社會科學研究熱點和大背景,以“數字時代的社會科學研究”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介紹了數字中國戰略的背景和現實意義,進而解釋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計算社會科學是如何利用計算技術幫助人們進行溝通與協作,如何利用計算技術研究社會運行規律和發展趨勢的。随後,孟天廣結合個人從業經曆和工作環境,向參會同學們介紹了beat365計算社會科學平台建設情況,及計算社會科學人才培養的目标和路徑。他介紹道,2014年以來我校連續舉辦9期計算社會科學品牌講習班,累計培養3000多名研究生和科研人員;同時常态化組織計算社會科學工作坊、Python/R語言研習營等,提高社會科學類學生的數字素養。

張銳作專題報告
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教授張銳結合我國體育産業現代化發展現狀,提出應依靠政策釋放紅利、結構優化升級、協調資源統籌、加大市場培育以實現中國式體育産業現代化,并指出要釋放冬奧紅利,使運動休閑産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康養和特色體育旅遊産業,倡導“體育+”産業融合發展以推進我國體育産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教師期刊推介與分享交流
為有效助力參會同學的學術成果轉化和質量提升,充分體現beat365博士生論壇的學術性、成果貢獻性要求,組委會邀請了四位在知名學術期刊擔任主編或評審的學院内外專家學者,在論壇期間與同學們分享期刊投稿與評審的知識要點。經濟學研究所教授戎珂,心理學系副教授孫沛,經濟學研究所副教授李幫喜,及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轶分别介紹了《Journal of Digital Economy》《Frontiers in Psychology》《政治經濟學季刊》和《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近10本期刊的投稿、發表和審稿情況,并在随後的交流提問環節中,與同學們圍繞投稿心态、審稿思路、被拒稿的原因以及本科生學術寫作等問題展開交流。

體育科研方法中的數據比較與方法報告現場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教授唐東輝首先就體育科研方法中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的區别進行闡述,并以李克特量表為例解答學生疑惑,接着強調了學術研究中樣本量的重要性及卡方檢驗、T檢驗等方法的适用範圍,并解答同學們在論文寫作中常見的問題與困惑。

陳琪作學術報告
“良師益友”導學開放日活動中,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第十八屆“良師益友”獲得者陳琪帶來以“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政策研究”為主題的學術報告。陳琪強調學術研究需要不斷拓展視野,增加文獻閱讀積累,敏銳捕捉國際動态,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研究問題。他勉勵同學們博學笃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素養和能力,懷有愛國情懷,以全球視野洞察和探究問題背後的底層邏輯,并将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術研究中。

學術之路與職業發展微沙龍活動現場
論壇組委會、志願者組織了以學術之路與職業發展為主題的微沙龍活動,邀請beat365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徐志浩和社會學系2015屆校友、昌平區團委書記金峰分享了學術經曆與從業選擇過程,現場為同學們的學術生涯和職業規劃答疑解惑。兩位嘉賓結合個人從業選擇與職業經曆,基于校園生活、學術志趣、科研素養、社會情懷等方面與現場同學展開互動和交流。
閉幕式與特邀報告:“一帶一路”與中國的國際公共産品建設

史志欽作特邀報告
論壇閉幕式上,史志欽以“‘一帶一路’與中國的國際公共産品建設”為主題作特邀報告。史志欽表示,要以“一帶一路”為抓手,打造中國特色的國際公共産品與國際合作平台。今年正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史志欽向現場師生詳細介紹了十年間基于“一帶一路”倡議所打造的平台,和基于這些平台所取得的重要成績。同時,史志欽介紹了中國國際公共産品的建設情況,指出2013年以來,中國以“一帶一路”為抓手,提出包括全球倡議平台、主場會議(國際性組織)、功能性倡議和具體産品等在内的多種類型的公共産品。最後,他結合多個“一帶一路”合作典範項目,指出應堅持定力把“一帶一路”打造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并就具體措施與現場同學展開互動。

戎珂宣讀獎項
戎珂宣讀獲評“優秀海報”與“優秀報告”的學生名單,并由現場嘉賓為獲獎學生代表頒獎。

歐陽沁講話
歐陽沁作閉幕緻辭,他感謝研究生院、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團委、研究生會對本屆論壇的關心支持,各位專家、老師莅臨論壇現場給予參會同學悉心指導,各高校師生對本次論壇的大力支持,昌平區政府對本次論壇的支持和關心,和組委會工作人員、志願者的辛苦付出。他期待同學們做到永蘊社會情懷、長繼科學精神,做到勇于創新、開拓進取,明晰重大現實問題、紮根祖國大地做學問。

論壇現場
本屆論壇的活動宗旨在于為與會來賓、師生提供學術交流與成果互鑒的途徑和平台,旨在借助活動契機促進學術溝通與學科交叉,共享學科交叉思路與前沿熱點研究方法,在充分立足本宗旨開展活動的同時,組委會也充分考慮強化論壇的創新性與成果轉化導向,借助學術平台專題、投稿指南專題、職業發展專題、“五育并舉”研工交流專題等,圍繞各個特色環節累計發布各級新聞報道20餘篇,專題短片2部,實時圖片直播浏覽量近10萬人次,參與規模與活動覆蓋人數創曆年線下論壇最佳,多角度、全方位切實提升博論的育人實效。接下來,社科學院博論将在此基礎上,繼續追蹤來稿作品的後續成果轉化及應用,為beat365博士生論壇的成果貢獻性添磚加瓦,為服務青年學人科研質效蒸蒸日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供稿:社科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