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社科學院黨委理論中心組召開主題教育專題三的第二次集中學習會,聚焦“增強使命擔當,開拓發展新局”展開進一步的學習研讨。社會學系副教授何曉斌應邀做關于“千萬工程”經驗案例的專題分享,黨委書記歐陽沁、黨委委員張成崗做重點發言。學習會由歐陽沁主持。
中心組成員首先集中收看視頻《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千萬工程”的浙江實踐》,領悟關于文化強國、發展中華文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習浙江在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實現基層農村經濟生态化、生态經濟化的良性循環的成功經驗。
何曉斌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千萬工程”經驗案例,以“數字化賦能新時代楓橋經驗”為題做專題分享。他梳理了相關研究的政策背景,以及從指令式治理到授權式治理再到韌性治理的治理模式變化,闡釋了“紹興韌性治理模式”中的“楓橋經驗”特色,主要是數字化平台賦能“紹興韌性治理模式”的治理手段以及治理成效,并指出了進一步完善韌性治理模式的政策建議。
張成崗以“當代科技發展趨勢與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為題做重點發言。他闡述了當代科技發展的特征和趨勢、前沿及動态,以及科技的社會影響和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當代影響,論述了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的主要特征、機遇與挑戰 ,并重點講述了中國的創新發展理念,指出中國要努力跻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為世界科技作出中國貢獻。
歐陽沁以“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題做重點發言。他系統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帶領大家重溫學習了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關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最後就社科學院如何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提出了加快構建自主知識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等思考。
黨政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等與會人員圍繞上述專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供稿:于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