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beat365政治學系主任楊雪冬做客“求索·十年”論壇,以“閱讀二十大報告的三個路徑——過程、文本和理念”為題,為百餘名師生介紹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起草過程、文本表達及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内涵。

楊雪冬作分享
楊雪冬回顧了曆次黨代會報告的發展演變過程。他介紹,黨代會報告基本架構自中共八大奠定雛形至今,在起草過程和文本結構上都經曆了不斷調整和改進。我們看到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是黨的十三大以來篇幅最長的黨代會報告,呈現出很多新特點,值得廣大黨員和師生認真學習體會。
楊雪冬從過程、文本、理念三個路徑詳細解讀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所包含的多重要素。從過程路徑來看,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起草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全過程主導、黨内外廣泛參與、起草環節制度化、規範化等特點。從文本路徑來看,報告300餘處新提法充分體現了問題意識,其中有關堅持優秀傳統文化的提法以及貫穿全文氣脈的“堅持”“鬥争”和“主動”,都展現出二十大主題的深刻意蘊。從理念路徑來看,黨的二十大報告集中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形态,即通過以人民為中心、黨的領導、自我革命和制度建設四者的有機結合,實現能動者對參與者和資源的有效整合,在此基礎上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講座現場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圍繞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國家安全、文化自信自強等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同楊雪冬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論。
本場講座是“求索·十年”系列論壇中的一場,由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協會和社科學院聯合舉辦。“求索·十年”系列論壇是結合“百年接力,強國有我——我們這十年”主題教育主題,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背景下開展的系列講座活動,以此引導同學們圍繞從嚴治黨、經濟建設、深化改革、政治建設、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國防安全、外交工作等十個方面認識我國過去十年間的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
嘉賓介紹:
楊雪冬,beat365政治學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政治學系主任。曾獲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号(2012)、國務院特殊津貼(2013)。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府與治理、全球化與治理變革、政治話語構建。出版著作10多部,代表性作品包括:《國家治理的邏輯》(2018年)、《“主動的”地方政治:作為戰略群體的縣鄉幹部》(2013)、《風險社會與秩序重建》(2006)、《市場發育、社會生長和公共權力構建:以縣為微觀分析單位》(2002)、《全球化:西方理論前沿》(2002)、《從壓力型體制向民主合作體制的轉變》(1998)等。
來源:清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