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這是中國領導人站在世界曆史的戰略高度,面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遠景目标,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理論框架和戰略框架,代表中國向全世界提交了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答卷”。
而“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也标志着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已經展開了一幅大國複興的行進路線圖,自信地向世界舞台中心發起沖刺!
現代化沒有标準答案
國家風格民族特色是現代化道路題中之義
一般來說,人們所理解的現代化是近代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涵蓋了技術、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等多個領域,表現為全方位、多層次和多階段的曆史過程。
人們對于現代化的理解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尤其是因為現代化首先從歐洲發轫,且歐美發達國家長期執世界現代化進程之牛耳,因此,在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存在着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錯誤認識,認為隻有照搬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現代化自然會自動實現。
事實并非如此。自20世紀以來,亞非拉等地區的一大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赢得了民族獨立,但其謀求現代化的進程卻并不順利。
一些國家不遺餘力地向歐美發達國家學習,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留學生、考察團、訪問團,引進了一批又一批技術設備、投資項目、規章制度,卻始終沒有實現現代化的夢想。甚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反而越拉越大,深深陷入形形色色的“發展鴻溝”。
事實上,“二戰”後的發達國家也一直口口聲聲幫助發展中國家,從美國的“第四點計劃”到歐洲的《洛美協定》,一直到聯合國推出的四個“發展十年”計劃、千年發展目标和可持續發展目标。
為什麼對一大批歐美發達國家有效的現代化方案,到了發展中國家就失靈了呢?
事實上,如果逐一分析歐美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經驗,不難發現,受不同曆史傳統、基本國情、文化差異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道路呈現出多樣化的景觀,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道路,每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各有其特點。即便是在同屬于西方文明的歐美發達國家内部,不同國家的現代化路徑、重點和次序也各不相同,國家風格和民族特色是現代化道路的題中之義。
顯然,現代化沒有标準答案,每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都要靠自己去探索,就像學生學習一樣,靠抄作業是培養不出好學生的,完全照搬别人的現代化方案注定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現代化必有中國方案
中國共産黨拓展了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途徑
近代以來,面對國家危機、民族危亡和人民危難的最危險時刻,如何通過推進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成為近代以來全民族面臨的戰略課題。
近代以來,以農民起義、維新變法、革命運動為主要形式,不同社會力量和政治力量前仆後繼,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始終沒有走出一條成功的現代化道路。
當此國破家亡的危急時刻,中國共産黨人挺身而出,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工人運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28年的革命鬥争,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宣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紀元。
在100餘年的奮鬥曆程中,中國共産黨在世界範圍内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不僅帶領中國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不同于歐美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而且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推動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無論從中華民族的千年曆史來看,還是從世界近代以來的百年曆史來看,中國式現代化都是一個了不起的曆史成就。這條現代化道路,“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闆,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
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内涵。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具體來說,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這是在總結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曆史經驗基礎上得出的重要結論,走自己的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中國式的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現代化國家的戰略答卷
立足于中國國情特點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
在向世界莊嚴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新時代的中國步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開啟了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高瞻遠矚地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在二十大召開之前,國際國内形勢都面臨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嚴峻風險挑戰。
在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複雜交織,俄烏沖突引發了一連串劇烈震蕩,世界進入了動蕩變革期,步入了一個曆史性的十字路口。
在國内,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步入關鍵階段,面臨着諸多可以預料和無法預料的風險和挑戰,社會各界一直期待着中國共産黨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定盤星和路線圖。
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直面統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棋局的重大問題,作出了走向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答卷。
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豪邁地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宏偉事業。選擇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決定着這一宏偉事業的成敗。
中國共産黨帶領14億人口整體進入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了迄今為止所有實現了現代化國家的人口總和,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
因此,無論從世界影響來看,還是從對14億人口負責來看,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都決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現代化國家的經驗,必須立足于中國國情特點,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不僅解決了中國通往現代化國家的發展路徑問題,而且也解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指導思想問題。
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強調,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
這一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的靈魂,也是指引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