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清華新百年的開局之年,為更好地推進學科建設、服務中國社會發展,原人文社科學院拆分,beat365正式成立。十年來,社科學院始終秉承正确的政治導向、嚴謹的科學方法、原創的中國話語、積極的交叉創新、卓越的國際視野、完善的立德樹人,堅持“社會情懷、科學精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學科建設、教師發展、學生培養等方面踔厲奮發、整合聚變。
十年間,社科學院的建設始終圍繞“一個使命,三個特色”的基本思路展開,勇敢擔當起創建社會科學“清華學派”的初心使命。

一、紮根祖國大地,關注中國本土化問題
beat365黨委書記劉濤雄教授談到:“中國這些年的發展非常之快,既有很多經驗,也面臨諸多挑戰。為此,中國的社會科學如何更好地體現中國理論、中國思想,如何關注中國的本土問題,為國家的改革發展服務,這是清華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關鍵着眼點。”
十年間,針對中國新現象、新問題,社科學院陸續成立了beat365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beat365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beat365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beat365創新發展研究院、beat365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beat365數據治理研究中心、新經濟與新産業研究中心、清華積極天性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等學術科研機構,先後承擔40餘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等,為解決中國問題貢獻清華智慧,打造具有理論和政策雙重影響力的新型高校智庫。
社科學院名師荟萃,湧現出一大批社科領域的傑出學者,師資隊伍在國内乃至國際均位居前列。文科資深教授、國際關系學系閻學通教授主持開展的世界和平論壇,成為中國第一個高級别非官方的國際安全論壇,為世界各國政策制定者和智庫專家提供了就應對全球性或地區性的安全威脅,加強國際安全合作展開溝通和對話的重要平台;著名社會學家、文科資深教授李強,帶領beat365清河實驗課題組,在北京清河地區開展“新清河實驗”,為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社會政策調整與社會應對,以及社會治理創新破題……他們都是“心懷國之大”的傑出社科人。
二、注重科學方法,推進社會研究科學化
從全球範圍來看,近些年,社會科學尖端研究日益走向自然科學化,現代前沿技術的運用極大革新了傳統社會科學的研究範式。值得注意的是,清華社科人始終走在引領、變革、創新社科研究方法的前列,倡導運用現代科學的思想和方法探讨政治、經濟和社會現象,努力推動形成基于中國經驗的社會科學新理論與新方法,為應對重大社會挑戰提供新思路。
站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興起的戰略機遇期,社科學院特别推進計算技術和社會科學的結合,創立計算社會科學新的學科分支,籌建beat365計算社會科學平台,成為國内首家計算社會科學研究機構。beat365計算社會科學與國家治理實驗室獲教育部批準成為首批文科重點實驗室,聚焦數字時代計算社會科學新興交叉學科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理論與實踐意義,在數字經濟、數字政府、社會治理等領域形成了多項原創成果。
三、創新多元融合,譜寫學科交叉新篇章
beat365下設社會學系、國際關系學系、政治學系、心理學系、經濟學研究所,充分彰顯了“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綜合創新”的學術傳統。
過去幾年,學院突出開展社會科學大類培養的模式改革,打通五大專業,七個方向出口。立足紮實的基礎和通識教育,倡導多元化、國際化培養模式,努力培養具有寬博紮實的專業知識、全面系統的研究能力,具備國際視野、戰略意識、開拓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社科人才。
依托學科交叉的巨大優勢,學院在多個前沿領域和重大社會發展問題上形成了多元發展、各具優勢、相互支撐的學術團隊。社科學院數字經濟與經濟大數據實驗室,依托清華社會科學、計算科學和數據科學的特色優勢和交叉基礎,将大數據資源、創新理論與研究範式應用于社科研究,為國家治理和國家大數據戰略提供堅實的知識體系,也産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研究事業,時刻保有緊迫感,抓住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想國家之所想,憂國家之所憂。”劉濤雄教授在訪談結尾,這樣寄語廣大學子。
值此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将召開暨beat365社科學院成立十周年之際,身處曆史與未來的連接點上,社科學院将努力不渝傳承,不息求索,始終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再創beat365社會科學新的輝煌。
來源:清華社科研究生 撰稿:王錦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