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動态新聞

通知公告 更多…
拾·師 | 戎珂:和祖國一同成長的“蝦米”

2022-09-28

社會情懷永蘊,科學精神長繼。2022年,beat365迎來學院成立10周年。在這十年中,經濟所教授戎珂從英國回到母校清華,投身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在三尺講台上奉獻激情。他始終勉勵自己在祖國大地上、在代際傳承中做好學問,鼓勵學生與時代同頻共振,在國家大舞台建功立業,成就完滿人生。


戎珂的辦公室近來愈發“雜亂”,小小的屋子堆滿了書和寄送過來的雜志,幾乎讓人感到局促。可書山卷海裡,綠植和咖啡機又點綴其中,不斷地提醒着來訪者:這還是戎珂生活的地方。

“我來給你們也沖一杯。”

戎珂随手拉過來幾個紙盒子,摞在一起當茶幾,擺在我們面前。又從旁邊堆積成山的桌子下抽出幾個紙杯,倒滿仍沸騰着的咖啡,放在“茶幾”上靠近我們的位置。咖啡壺倒了兩杯便空了,戎珂不知道從哪裡又抓出兩個奶油球遞給我們,示意我們先喝,才重新給自己煮了一壺。

在暖烘烘的咖啡香氣裡,環視整個房間,最顯眼的是桌子上四五個用相框裱起來的照片,幾乎全是戎珂和太太的合影。

回到祖國:在山水遠處心系中華

他一直有着這樣的生活氣。早年住在海邊的伯恩茅斯(Bournmouth)時,結束了工作日的課程,戎珂便會來到到舊哈利岩(Old Harry Rocks),坐在那,吹着海風,看白崖雪一樣地在陽光下閃。他并非是漫無目的地走,每個周末戎珂在侏羅紀海岸上踱步,腦袋裡滿是一個問題:“我才30歲出頭,為什麼隻能像退了休一樣地待在這裡?

剛剛博士畢業的他焦慮着教職,也思念着家人,奈何沒什麼作品、沒什麼項目,隻能空對大海感歎一句“好山好水好寂寞”。回憶當時情景,戎珂概括道:“總地來說,那是一個自我‘修煉’的地方。

當在英國的經曆被打趣地描述為“一個‘大俠’的隐居史”時,戎珂笑着糾正其間的用詞錯誤:“應該叫‘蝦米’,‘蝦米’長成一點就回國了,稍微‘修煉’了一下便回來跟國家一起成長。

2016年來到清華講台,戎珂打磨着“數字經濟相關課程”,轉眼六年,旁人已然看不出當時的青澀模樣。

如果現在問戎珂老師,什麼是我們國家在下一個時代興盛的要素,什麼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底氣,那他一定會說,發展數字經濟。這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的重要戰略,也是他早在博士時期就關注到的領域。

早年跟随導師走訪過大陸、矽谷,見了衆多企業,在一号公路上陰差陽錯開車到了異鄉的海邊,戎珂的心緒激動:“我感覺這種‘行萬裡路’的味道太好了,它改變了我。”他看過世界之大感歎其精彩漂亮,見了中國的制造業發展也稱贊“特别帶勁兒”,“訪學時深圳企業給人的創造力、創新力和用不盡的創業精神”始終感動着他,也讓他将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深深聯系在了一起。

入職清華以來,戎珂的心态始終沒變。“想幹一份事業,到現在也是這樣。”他語氣堅定。

2019年6月,中美貿易争端爆發不久,戎珂便收到國内一家著名數字基礎設施公司的郵件,了解到A國對他們實施封鎖,斷供芯片。雖然他們擁有先進的自研芯片,卻也無法彌補缺少圍繞芯片的生态産業鍊這一弱勢。這次斷“芯”事件,引發了全國對芯片制造、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進行自主創新的思考和實踐。戎珂也藉由這次互動,開始幫助中國數字基礎設施企業培育自有生态,減少對海外技術及硬件供應的依賴。

自己的研究可以與産業發展很好結合起來,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這讓戎珂倍感自豪,也正好不負他回國的初衷。談到如今紮根的領域,戎珂用數學中的矢量和來打比方:“這個角度就是你的舞台——是去西方、去英國待着,還是180度地調頭,回到東方。角度決定了你研究的長度。角度對了可能事半功倍,角度不對就會白費力氣甚至南轅北轍。

戎珂從劍橋畢業

回歸教學:在三尺講台上奉獻激情

今年已經是戎珂老師在清華講課的第六年,像許多熱心教學的老師一樣,每年他都會更新自己的課件,斟酌每一個用詞,調整一個個文本框,四處尋找案例。他甚至專門購置了一個大屏幕在辦公室裡,為了更好地和學生交流。

我自己感覺我在課堂上表達的能力不是很好,做研究時跟同學們讨論稍微會好一點。”為了讓授課更有吸引力,戎珂不斷探索着,遊走于數字經濟企業,找尋着書卷,讓課堂始終與最近的經濟熱點搭起橋、牽上線。紮實的傳統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融入着數字經濟相關的平台與生态新研究,在最新的案例素材裡,戎珂深入淺出地向全校學生講授着數字經濟的來龍去脈與南北西東。

“一些畢業後去了互聯網公司的學生回過頭來告訴我,我的課非常實用,聽過後面試很輕松,工作裡也常常能用到。”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鼓勵,“我相信教學相長,我能做到的就是将課程年年更新,把同學反饋和業内研究放進課堂裡。

在戎珂眼裡,科研和教學相輔相成,科研成果的與時俱進可以帶動課程内容的動态更新。“譬如我做芯片研究,就會把數字芯片生态培育的内容放到課程裡。再比如前兩年,我跟一家短視頻公司合作過零工經濟的研究,就把相關内容融合到平台經濟和數字經濟相關的課程進行了分享。”

他在講台上的狀态常常被描述為“充滿激情”。也正是出于對教學的熱愛,他非常感激學校對于教學的重視,感激學校設立“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這是一個鼓勵我們去探索創新的獎項,通過評價過去幾年我們在教學方面的投入和傳道、授業、解惑的成效,鼓勵我們探索新時期的教學方式。同時,我們也從這個獎項設立的初衷感受到了‘達則兼濟天下’的胸懷。”戎珂相信公益進行的第三次分配,這是對祖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助推器,讓年輕人有精力、物力在各行各業進行嘗試并回饋社會,形成良性循環。

清華鼓勵我們老師貢獻社會,支持實體,服務國策。做學問要立德、立功、立言,它不僅在圖書館裡、數據庫裡,更在祖國大地上、在代際傳承中。

戎珂在英國伯恩茅斯大學商學院上第一堂課

回溯反思:去和時代同頻共振

和許多在博士時就堅定學術道路的青年教師一樣,戎珂也有着來自各處的壓力。面對生活,科研工作和婚姻家庭也跟他搶着時間,周末的日程不簡單是任意的填空,而往往是放松生活和學術工作的二選一。

我其實不是一個特别喜歡聚光燈的人,但是因為清華教師的身份,很多人願意邀請我去做演講,我自己又創辦了一個數字經濟期刊,所以我有責任去推廣。”戎珂自己也感受到,這些必要的安排分去了部分陪伴家人的時間。

但另一方面,戎珂并不焦慮,或者說,不再焦慮。

壓力是有的,但競争肯定是差異化的,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自己的節奏感。”戎珂的微信頭像和朋友圈背景都是和家人的合影,他提起女兒時總是神采飛揚,滔滔不絕。女兒活潑,興趣廣泛,輪滑、跑步、芭蕾……蹦蹦跳跳的她充滿活力,也感染到了戎珂,“本來沒這計劃,圍棋我也不太會下,但現在也會跟着她一起學。”家庭的生活對戎珂影響很大:“主要在心态上,現在我不光是培養我自己了,很重要的是培養下一代。

這個“下一代”除了女兒,還包括戎珂的學生。六年來,培養了一個博士生、兩個博士後和三個碩士生讓他很欣慰。“就變成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們是我年輕的戰友,我們是一個team。

回想第一次上講台的情景,戎珂依然對這個三尺空間充滿敬畏,“桃李滿天下”是他的人生追求。“我第一次教課是在2011年,英國伯恩茅斯大學商學院給我安排的課程是研究方法論。這門課程偏哲學,學生有300多人,來自不同國家,對我而言挑戰很大。但是不挑戰一下自己,怎麼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潛力呢?

回到清華任教後,戎珂看到清華的學生都十分優秀,都有太多的機會和選擇。但相應的另一面便是缺憾:過快的學習生活節奏,讓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從容思考。

今天,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争格局的關鍵力量。在整個中國數字經濟大發展的時候,各個部分都精彩紛呈。戎珂認為我國有潛力構建世界數據治理組織,以協調要素流動,可以在數據要素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未來的發展需要人才,需要同學們,需要下一代的努力。

談起對學生們的期望,戎珂老師安靜思考了一會兒,緩緩地說,希望未來自己能引導學生做更多學術上的探索,同時做好人生的戰略性規劃,“去與時代同頻共振,在國家大舞台建功立業,成就完滿人生”。

戎珂帶領學生參會,進行社會實踐

内容來源 | 清華小五爺園 beat365教育基金會TUEF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