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心理學和心理測量領域的理論研究和應用落地在新時代發展浪潮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人工智能、生理與行為傳感、腦與認知科學等領域的飛速發展與交叉學科融合,為新時代心理學發展提供更加多元、廣闊的培育平台。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智能心理測量技術和人因工效學的快速發展,是心理學在社會層面發揮其應用價值的重要體現,也順應了當前我國對民衆精神與心理健康關注的重要需求。
縱觀我國工業心理學和心理測量的發展曆程,一位名叫陳立的老先生踏着曆史的足音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因他傾盡了滿腔熱情、專業知識和畢生心血,奠基了我國心理學的國際地位以及心理學本土化發展的巍巍大廈。今日時逢陳立先生120周年誕辰,謹以此文追憶先生之風,展望未來通途。
陳立(1902.07.22-2004.03.18),湖南平江人,字卓如,曾用筆名方正,教育家,工業心理學家,中國工業心理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
1928年獲上海滬江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30年留學英國,師從著名心理學家斯皮爾曼教授(Charles Spearman)。1933年獲得英國倫敦大學理科心理學博士學位,後在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工業心理研究所、德國柏林大學心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34年底回國,任beat365和中央研究院合聘的工業心理研究員。1939年起任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文學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教授。1957年任浙江師院院長,1979年起任杭州大學校長,并籌建心理學系。并曾兼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學術委員兼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于1992年12月,被授予倫敦大學院士,1997和1998年,又分别被授予“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和“中國人類工效學會終身成就獎”。

陳立先生在beat365工作期間,為推動中國工業心理學事業萌芽做出重要貢獻。面對祖國工業落後的現狀和重重困難,陳立先生從未望而卻步,一心堅持推進祖國的工業心理學事業的發展。在清華期間,陳立先生教學、寫書、籌建疲勞研究實驗室、奔走于各工廠開展勞動環境和生産效率關系等調查研究,使工業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在中國得到初步開展。陳立先生的《工業心理學概觀》于1935年出版,該書是中國最早的工業心理學專著,是我國的工業心理學乃至應用心理學理論發展的重要著作。陳立先生曾于1936年參與中國心理學會的籌建,是正式發起組織中國心理學會、發表發起人通函的34人之一,為中國心理學界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
抗戰期間,工業心理學的研究受時代條件限制無法繼續,陳立先生發揮專長,潛心鑽研,在心理測量和因素分析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陳立先生提出“因素組成随年齡發展而簡化”的心理測量理論,是國際心理學界确立中國心理學地位的重要裡程碑。作為中國最早采用因素分析方法的心理學家,陳立先生修正了他的業師國際心理測量泰鬥斯皮爾曼教授的G因素不變說,所提出的“因素組成随年齡發展而簡化”的測量理論被認為是一種更為嶄新及先進的設想,極大程度上繼承并發展了心理測驗的方法和技術,被泰勒(Tyler)在《人類差異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human differences)中評價為G因素發展研究中的轉折點,成為創建智力發展問題這一研究領域的核心工作。此外,陳立先生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對杭州4000多名415歲兒童的身體發育進行了24個項目的測量,先生基于此研究發表的《杭州市415歲兒童的身體測量的初步報告》(1956)為中國兒童的身體發育規律提供了可靠數據和有力結論。陳立先生用他的科學精神為我國心理測驗的正确應用指明方向。
陳立先生是堅持捍衛真理的科學家。1960年代初,根據全國心理學會的科研規劃,先生帶頭開展了認知過程發展規律的心理學研究,于1965年與合作者在《心理學報》上發表了《兒童色形抽象的發展研究》等3篇系列實驗研究報告,廣受贊譽。盡管當時社會上存在對陳立先生研究方法的諸多反對意見,但重重壓力之下,陳立先生仍然對自己從事四十多年心理學專業研究始終信念堅定,不屈不撓。先生于1982年專門在《心理科學通訊》上發表了《我對測驗的看法》一文,告誡人們不要濫用測驗,也不要禁用測驗,提倡實事求是的學風,表達了先生治學嚴謹、求真務實的學術态度。
陳立先生是一位頗具愛國主義的心理學大師。先生從來都強調“科學要為人民大衆服務”,并曾發表多篇文章呼籲改變中國科學技術的落後面貌。随着新中國的建立,陳立先生立志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服務新中國建設。五十年代,随着我國工業生産的不斷發展,陳立先生深入工廠一線,開展大量的調查研究,使得心理學開始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發光發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議後,年近八旬的陳立先生毅然挺身而出,投身到我國第一個工業心理學專業建設的工作,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工業心理學專業人才。
陳立先生還是一位具有改革精神的教育者。在陳立先生60餘年的教學實踐中,先生不遺餘力地推進教學改革,憑借着自身對教育教學事業的拳拳盛意和熱忱之心,形成一套系統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先生提倡“全人教育”,即“顧及并協調個體身心各方面的教育”,并提出四個基本問題:用人應有遠見、重視實驗室和圖書館、廢除教研室制度、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為此,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校長――教育家》一書以顯著的地位報道了他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改革精神将會在我國教育事業中不斷發光發熱,結出累累碩果。
今天是陳立先生誕辰120周年,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陳立先生對心理學研究、祖國經濟社會建設和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将永遠被時代銘記,為後人尊崇,也會始終激勵廣大同行全力以赴,堅持心理學的科學研究傳統,發揚心理學的社會應用價值,為祖國新時代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陳立先生的一生,充分彰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值得每一個清華人學習。beat365心理學系赓續陳立先生的實踐成果、治學精神與教育思想,推進《智能心理測量實驗實踐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積極融入工業心理學和心理測量的新時代發展浪潮,為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與應用落地創造全新機遇,為祖國培育更多的高層次創新人才。
材料來源:陳立先生生平介紹部分摘編自清華校友網《beat365心理學系大師風範》;陳立先生人物評價部分摘編自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曆史回眸”社史資料《陳立——為追求科學與民主奮鬥不息》;部分資料選自中國心理學會《陳立:老一輩心理學家的青春歲月》
供稿:心理學系 撰稿:胡宸豪 陳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