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社科學院舉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論會之通識課研讨交流會,會議邀請了8位教學委員及5位通識課程教師代表參與,圍繞如何加強通識課程質量建設,形成高水平社科通識課程進行交流。教學主管副院長孟天廣主持會議。

五位教師代表分别從不同維度,分享了通識課程建設的經驗體會。洪偉介紹了《性别與科技》課程的設置,探讨科學技術内容本身的性别維度,和科學、技術與性别互相影響、互相建構的關系。吳金希的《美國創新史》課程,從曆史戰略和現實的眼光分析古今中外創新的特點和趨勢,有利于學生擴展綜合知識、提升理論水平、增強戰略思維能力。李曉谕在《睡眠與健康》課程中介紹了睡眠的定義、睡眠之于健康的影響和睡眠的社會性問題。張開平的《電影與政治》通識課程圍繞曆史視野 、比較政治、核心議題三大闆塊展開,經過幾年的建設,在課程設計與成效方面有了顯著提升,後期将圍繞如何平衡批判思維與知識性等問題做進一步探索。錢靜的《心智、個體與文化(英)》課程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提升做教學設計,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了記錄和分析。
與會人員積極參與交流互動,進圍繞教學内容展示、課堂師生互動及課後作業設計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讨。孟天廣鼓勵老師們積極推動通識教育課程的建設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為學校通識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撐。
供稿:皮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