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一二·九”,心有冬奧情。在“一二·九”主題教育活動的大背景下,博212班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主題,成立20餘人的專題工作組,采訪即将參與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工作人員和運動員,他們當中既有來自不同崗位的志願者和拼搏賽場的奧運健兒,也有參與科研保障、場館維護的賽時工作者。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進入80天倒計時之際,本專題即将推出冬奧系列采訪,展現當代青年有擔當、愛奉獻、敢拼搏的青春風采,凝練“一二·九”精神在曆史積澱中書寫的新時代篇章。
【采訪對象簡介】
韓心荷,女,社科學院,科學社會學專業,博182班
工作崗位:國家體育場禮賓志願者

問:您在本次冬奧會中負責哪方面的工作?
答:我在本次冬奧會中擔任禮賓志願者,主要工作場所就是國家體育場(“鳥巢”),禮賓志願者的其中一個主要職責是為奧林匹克大家庭,也就是各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的一些技術官員,以及我們主辦國負責場館的工作人員和技術官員服務。
問:您對自己在本次活動中的表現和收獲有什麼期待或希望呢?
答: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中國青年,在服務期間我們的主要接觸人群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技術官員,實際上是在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國際群體展現中國青年的面貌和風采。所以我對自己的期望首先是能夠體現中國學子、青年學子非常陽光、積極、向上、周全的一種禮儀和面貌。此外,既要遵守一些原則和底線,例如做到與不同國家人群交流時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嚴格遵守防疫規定等。同時在此基礎上,又要做到禮數周全,體現我國作為禮儀之邦的風采。

問:您之前參加過一二·九紀念活動嘛?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答:我是在2015年大二時參加了本科生一二·九合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在一二·九合唱中認識了關系最好的本科同學。一二·九其實是學生階段非常難得的一個集體大活動,它會把每一個個體放在合唱隊伍形式的小集體中,然後投射在大集體的曆史視角下,讓我們感覺仿佛置身于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的大學生群體中。我認為這既是對小集體責任感的塑造,也是對當年大集體曆史使命的傳承。同時,合唱聯隊的活動形式也會引導每個同學去思考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因為在大學中,可能每個人的生活軌迹都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在一二·九活動中,可能每兩周,甚至到後期每周都要抽出四五個小時去練同一首歌曲,根據歌曲的情景去想象當年的曆史,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非常難得的體驗。
問:您對我們本次一二·九專題教育活動有什麼祝願和寄語呢?
答:作為清華學子,作為青年先鋒,我們要多審視當下青年的曆史使命是什麼,進而把過去的精神傳承下來,以史為鑒,來指導今天。
問:您是出于什麼原因參與到本次冬奧會中呢?
答: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觀看了奧運會開幕式,覺得非常震撼。與冬奧相關的故事,是我在2018年冬奧會時觀看了羽生結弦的花樣滑冰,當時覺得哇塞太帥了,就是把力量、技術還有音樂融合得非常完美。後來就會有關注花樣滑冰項目,當時正在讀大四,畢業時還和室友一起去五彩城冰場體驗了一下,現在也會在花滑社團進行一些簡單的嘗試。
對于冬奧志願者,我很早就完成了報名。在2019,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要去看看這個角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到今年,東京奧運會是在疫情防控狀态下進行的,盡管全球疫情形勢還非常嚴峻,奧運賽場也隻是對日本本國觀衆開放,但整個比賽周期還是引起了全世界,當然包括我身邊很多同學的讨論,大家都被這些體育項目和其中的體育精神震撼。我當時感覺到這種大型賽事是能夠傳遞精神和力量的,特别是在疫情導緻全球氣氛低迷的環境下。到後來殘奧會,我認為這種力量是更加震撼的。很榮幸的是,大概在今年八九月份,我收到通知,确定自己入選了冬奧志願者。在我看來,在冰天雪地的極寒中,這種體育賽事和精神傳遞出的力量就更為難得,像是冰天雪地中溫暖人心的火焰。因此對于這個崗位,我也有很特别的感觸,作為禮賓志願者,希望能以如火的熱情,在冬日為服務對象們帶來溫暖。

來源:清華社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