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冬奧專刊《冬奧清年》第一期印發,社科學院博212班班長,體育學2021級博士生王睿的作品《冬奧之光點燃青春之炬》發表在首期專刊“特稿專欄”中,以活動側記講述了在冬奧人物采訪工作中的體會。

冬奧之光點燃青春之炬
社科博212班冬奧人物系列采訪活動側記
進入11月,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已不到百天。習總書記強調,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曆史節點的重大标志性活動,冬奧籌辦,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在共享辦奧理念的推動下,全民可參與、人人能盡力,成為本屆冬奧會籌辦過程中特有的畫面。而在此刻參與冬奧工作,也成為了當下清華人躬身入局、挺膺負責的行動自覺。無論是服務賽事組織的志願者,還是參與科研保障、場館維護的賽時工作者,都成為保證整個賽事順利推進不可或缺的一環。與此同時,“一二·九”主題教育工作在校内火熱開展,基于此背景,為傳播冬奧聲音,講好冬奧人的故事,社科博212班成立20餘人專題工作組,采訪了6位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運動員、志願者、賽時實習生和科技服務保障人員,以期展現當代青年有擔當、愛奉獻、敢拼搏的青春風采,凝練“一二·九”精神在曆史積澱和時代變遷中書寫的新篇章。下面請聆聽他們的故事。

共赴盛會,冬奧新局圓滿青春篇章
目前正以科技服務保障人員身份參與辦奧的付穎瑤同學曾經感覺自己離奧運舞台遙不可及,但當青春與冬奧相遇,聚光燈終于為她打開。經曆了多年體育學專業的訓練和培養,付穎瑤已具備體育人特有的經驗素養,此刻,她正在花樣滑冰國家集訓隊服務運動員備賽需要。“每次想到能這麼近距離接觸到奧運會的工作,甚至每天吃住都跟運動員在一起,就會覺得這個過程特别神奇。我很慶幸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年代,接受了多年來的專業曆練,這也正是我向往的領域,希望自己能真正服務、輔助運動員去完成他們的備賽需要。”談到參與奧運工作的經曆及其間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言語所及,付穎瑤盡是感恩與坦然。
沒能服務于大型國際賽事,一直是宋琪的遺憾,而今,她成為了一名禮賓專業志願者,即将在北京冬奧會上參與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的接待和旗幟國歌的管理工作。作為禮賓接待組的成員,不僅要面臨接待對象行程緊、變化多的現實困難,也承擔着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中國青年風采的角色擔當。同樣,标兵組志願者任豔同學,在收到招募通知之初就毫不猶豫向院系遞交了申請,此刻已經進入了緊張的滿負荷訓練狀态。11月7日,北京的初雪一停,任豔就和“戰友們”投入了室外排練:“眼前的雪景似乎繪成了賽道,我正在向迎面走來的各國運動員們熱情歡呼,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純潔的冰雪,寫就天地人和的詩意;激情的約會,凝聚千萬期盼成真。
日月輪轉,兒時奧運夢想片刻不忘
時光變遷,深刻了夢想的内涵。
國家體育場禮賓志願者韓心荷始終對參與冬季運動項目抱有十足的熱情與期待。談到奧運,她的初印象來自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而說起冬奧,她最為關注的是當今花樣滑冰領軍人物羽生結弦。從花樣滑冰運動的局外人到今天會主動上冰嘗試簡單的技術動作,這位冰上愛好者對體育賽事有着别樣的感觸:“大型體育賽事是能夠傳遞精神和力量的,我希望能以如火的熱情,在冬日為服務對象們帶來溫暖。”這是韓心荷熱情、友好的志願服務态度,也是衆多清華志願學子虔心奉獻、服務大局的縮影。
來自體育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張貝爾早在讀研之前,就曾兩次前往位于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打卡,在心中種下了一顆奧運夢想的種子。目前,她已作為冬奧組委賽時實習生工作400餘天,“我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整個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的場館運行設計,編制運行方案,統籌各業務領域和場館。”與直接服務于競賽的工作者不同,張貝爾的工作大多發生在幕後,日常化的内容看似創造不出什麼宏大的叙事,而實際上,這些工作對保障整個賽事順利舉行和維護中國的國際形象至關重要。怎樣做好公共活動的風險評估,疫情防控狀态下人員和車輛線路該如何規劃……這些都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問題。
歲月砺金,奧林匹克精神代代相傳
在北京冬殘奧會上有這樣一個競賽項目,節奏快、強度大,對抗拼搶激烈,攻防轉換迅速,球員坐立冰場實現飛躍夢想,這就是殘奧冰球項目。崔玉濤在2016年加入國家隊,現任國家殘奧冰球隊隊長。與冬奧項目不同,冬殘奧會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要承受來自更多方面的困難,加之疫情影響,出國比賽少、大賽經驗缺乏也成了隊員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不過每當想到有機會在家門口參加冬殘奧會,崔隊長還是充滿底氣和信心:“我們一定能打出屬于自己的風采,展現我國殘疾人文明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也希望能激勵更多殘疾人熱愛體育,參與并享受冰雪運動。”
談到職業生涯當中的最大收獲,崔玉濤認為是自信和友誼。團隊的力量給予了他超越自我的信心與永不輕易向困難低頭的堅韌。進退之間,變與不變,體育精神在一代代奧運人的奔赴與傳承中釋放着永恒的生命力。時間拉回到1994年的利勒哈默爾冬奧會,我國速滑選手葉喬波強忍劇痛拼下一枚寶貴的銅牌。這也是葉喬波繼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為我國實現冬奧獎牌零的突破後,再次站上冬奧領獎台。賽前手術時,醫生從葉喬波膝關節中取出了8塊遊離碎骨,即便如此,她毅然決定帶傷參賽。上世紀90年代,披挂焊接冰刃出征、拼至坐輪椅回國的事迹廣為傳頌,“喬波精神”,成為見證中國冰雪運動開篇的永恒注腳。
值得一提的是,社科博212班的同學們還有幸收到了來自葉喬波老師的溫情寄語。這讓工作組的同學們備受振奮,也深知講好冬奧故事的意義所在。任何一種體育精神都不會隻是片刻立于潮頭,而會在奔赴夢想的浩浩時代接力中持續閃光,照耀當下前進的底氣,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傳承“一二·九”,心有冬奧情。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幕的日子已越來越近,奧運人的故事還在繼續。新的時代篇章裡,也必将留下每一個奮鬥者、服務者、奉獻者的印記。
供稿:社科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