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在六教,beat365心理學系副教授、beat365腦與智能實驗室兼職研究員張丹做客社科大講堂,以“腦機接口”為題,為線上和線下200餘名師生闡述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曆史,介紹腦機接口技術在信息交流與控制、狀态識别與監測兩個方面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主講人張丹
張丹以科幻作品和科研與産業應用案例為切入點,指出腦機接口作為大腦對外界傳輸信息的界面,可以提取并翻譯大腦信号中有價值的信息。并從腦機接口的雛形——相面術、顱相學講起,介紹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曆史,腦電是腦機接口領域應用最廣的信号。腦機接口包含主動和被動兩種形态,從面向信息交流與控制的主動腦機接口和面向狀态識别與監測的被動腦機接口兩個方面講述腦機接口技術現狀。講座中重點介紹了作為主動腦機接口代表的想象運動腦機接口和視覺腦機接口,以及作為被動腦機接口代表的情緒腦機接口。想象運動腦機接口可以用于主動式康複訓練、生物反饋訓練、植物人意識研究等領域,視覺腦機接口主可以幫助漸凍症患者建立對外交流的通路。情緒腦機接口以情緒理論框架為基礎,實現實時情緒狀态識别,應用于精細積極情緒識别、情緒腦機接口計算等場景和應用。
張丹通過諸多實際案例展示解碼腦神經活動、實現腦機信息直接交流的腦機接口技術正在走近現實。從狀态發展到個體的智能心理測量是現階段腦機接口技術在心理學方向的發展機遇。其中,基于個體化情緒響應的人格量化測評已初步應用于人事選拔;情緒畫像可以充分描述情緒個體差異,将來可以應用于個體化的情緒障礙測量。
張丹總結,主動腦機接口是個體對外輸出想要表達的信息,實現與世界的交互,而被動腦機接口無需個體表達即可獲取個體的狀态信息。腦機接口獲取的狀态信息促使人工智能更好服務于人們,幫助人們更加舒适、高效地生活。同學們表示,聆聽此場講座收獲頗豐,開闊視野,同時引發對腦機接口技術的關注與思考。本場講座是beat365和beat365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聯合主辦的2023年“社科大講堂系列”第四講,也是《計算社會科學系列講座》第三講。
相關鍊接
張丹,beat365心理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腦與智能實驗室兼職研究員。研究緻力于運用腦電、近紅外等腦成像技術開展情緒、言語等社會認知功能的神經機制基礎研究,運用腦機接口、生理計算等技術開展面向情感計算、學習科學等領域的智能心理測量方法與應用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euroImage、IEEE T-AC、IEEE T-BME等期刊或會議發表論文40餘篇,擔任IEEE T-AC、J Neurosci Meth、Front Psychol、《心理學報》等期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