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動态新聞

通知公告 更多…
唐曉陽副教授做客“社科大講堂” 談境外産業園區

2016-10-24

10月14日下午,唐曉陽副教授做客清華“社科大講堂”,為同學們做了一場題為“建設境外産業園區的模式與戰略”的精彩報告。唐曉陽,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副教授,清華-卡内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中方主任。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哲學系博士,德國弗賴堡大學哲學碩士,複旦大學經濟管理學士。他曾擔任過世界銀行、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多家科研院所和咨詢公司的顧問,也曾在華盛頓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任職。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哲學,中非關系和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過程。

唐曉陽副教授首先和同學們介紹了建設境外産業園區的背景和意義。他指出,我國正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等收入國家邁進的過程中,企業在海外投資經營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大大推動了境外産業園區的建設。并且,我國在“一帶一路”願景和行動計劃中,明确提出要積極鼓勵境外産業園區建設,引導國内企業“走出去”。

在實踐中,有不少先行的中資企業已經在多個國家進行了海外園區的試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唐曉陽以中國商務部批準的19個經貿合作區為例,分析了海外園區項目的不同表現以及差異,并總結出了建設海外園區的關鍵因素。一是宏觀經濟因素,園區的推進速度與當地的經濟結構相關性很強;二是基礎設施因素,經濟結構能吸引企業入園投資,但當地原有的配套基礎設施情況對于園區的實施和建設起重大影響;三是政府作用,巨大的整體社會經濟效益是工業園區的價值所在,當地政府的持續支持至關重要;四是開發企業,開發企業本身的資質和能力對境外園區開發的進程有很大影響。通過這四個關鍵因素的分析,對我們探讨建設境外産業園區的有效模式,幫助境外産業園區更好地調整戰略,并進一步推動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最後,唐曉陽副教授和同學們分享了評判園區的指标體系:一是園區本身的經濟效益;二是園區對當地經濟的關聯和帶動作用;三是園區對促進中國與所在國經濟政策聯系的作用。他總結說,所有中方自建的園區要注意吸引當地企業入園,避免造成“中國城”、“殖民地”的印象,這對保護園區自身以及園區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講座結束後,唐曉陽副教授和同學們就中國境外産業園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中國民衆對外資企業的态度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讨論與交流。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