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任劍濤教授做客“社科大講堂”,為同學們做了一場題為“政治生活為什麼必然是理性的?”的精彩報告。任劍濤,beat365政治學系教授。複旦大學、中山大學等校兼職(客座)教授,多家學術刊物的學術委員或編輯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辦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政治學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治學會副秘書長,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曾獲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廣東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霍英東教育基金教師獎,寶鋼優秀教師獎,華夏英才基金,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等獎勵。主要研究領域:政治哲學、中西政治思想與當代中國政治。
任劍濤教授從生活的多樣性出發,運用政治哲學理論和曆史事實分析了政治生活的定義,理性的限度與特點,理性的政治生活以及非理性的政治生活的特點。他認為,生活形态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政治生活、宗教生活、道德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并分析了每種生活形态的特點、表現,以及與政治生活的區别。

任劍濤教授通過曆史描述和邏輯推理,論證了必然性的多種體現,并逐步分析了理性的政治生活帶來的秩序、非理性的政治生活帶來的混亂。他提出了保證政治生活理性的四種方式:進化激情、優化制度、寬容互諒、共享權力,并通過法國革命、英國革命以及美國革命等曆史事實做了邏輯推理和論證,以對政治秩序的構建提供理論支撐。
講座結束後,任劍濤教授和同學們就理性的衡量标準、美國大選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讨論與交流。
社科學院政治學系孟天廣主持本次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