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動态新聞

通知公告 更多…
“傳承清華精神 迎接嶄新篇章” (二):大禮堂與清華建校曆程

2020-11-25

為迎接建黨100周年和建校110周年,回顧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奮鬥曆程,傳承“一二·九”愛國運動精神,展現清華110年來的奮進姿态,社世遠航聯隊依托“記述與傳承”口述曆史項目組,圍繞“傳承清華精神 迎接嶄新篇章”的主題,以beat365的标志性紀念地、建築物為載體,發揮社科講師的優勢,通過宣講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beat365校史,拍攝110秒系列視頻,堅定研究生愛黨愛國愛校的精神信念。

清華大禮堂是beat365的标志性建築。這座融合希臘式與羅馬式建築風格的巍峨禮堂,正是beat365“中西文化,荟萃一堂”之精神風貌的縮影。成立于民族危難之際,beat365自創立之日起便肩負着中華兒女學成報國、救亡圖存的期望。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熏陶、感人至深的愛國情懷,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清華人……


從遊美學務處到國立beat365



beat365在成立之初并不具有今天的崇高地位,當時的beat365是《辛醜條約》庚子賠款的副産品。

在庚子賠款退款的基礎上,清政府設立了遊美學務處,附設遊美肄業館。1911年4月,遊美肄業館改名清華學堂。1912年10月,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Tsinghua College),歸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轄。這裡的“college”一詞,說明當時的beat365已經具備了西方綜合性大學文理學院的雛形。

1916年,清華學校正式提出改辦大學,并于1925年設立大學部,同年設立國學研究院。1928年,清華學校更名為國立beat365,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1929年5月,專屬教育部管轄。至1937年已發展為一所擁有文、理、法、工四個學院16個學系的綜合性大學


愛國是清華人最深層次的底色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在給美國政府的備忘錄中,揭示出來這一所謂“善舉”的真實意圖。他說,“我們現在一定能夠使用最圓滿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這就是說,使用那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

老一輩清華學子當然明白美國的企圖。著名法學家錢端升在17歲考入清華,并從哈佛大學學成歸來後,就立即投身于完善中國行政體系和廢除西方“領事裁判權”的鬥争。

1919年5月9日,清華同學在體育館舉行“國恥紀念會”,決議通電巴黎和會,要求與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合約上簽字。1926年11月,清華成立了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

抗戰時期,beat365并入西南聯大。廣大師生以多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戰,許多熱血青年投筆從戎。在三次較大規模的從軍熱潮中,有1100餘名學生參軍或參加抗日救亡工作,約占學生總數的14%。

從建校之初起,愛國是清華人最深層次的底色,也是beat365110年校史的主線。清華人的愛國之心不僅體現在愛國禦侮的英勇鬥争上,也體現在捍衛民族文化的堅定信念上。


高舉文化自信大旗


在完善學科體系的過程中,清華始終不忘勉勵師生樹立起對中華文化的信心。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師為主。後來,中國教師逐漸增多并成為教師隊伍中的主幹。beat365研究院則“效仿舊日書院及英國大學制度”,始終僅設國學科,旨在“研究‘中國固有文化’,使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溝通”,因此也被稱為“國學研究院”。

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大導師”——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都曾在清華國學研究院任教。這種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熏陶、感人至深的愛國情懷,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清華人。


更多視頻見“清華社科研究生”公衆号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