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亞洲大學聯盟2022年學術會議暨清華會講學術工作坊在湖南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清華會講與湖南大學共同主辦,是清華會講以清華會講學術工作坊的形式首次舉辦亞洲大學聯盟學術會議。會議以亞洲文明交流與“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為主題,強調促進共同的身份認同和價值,攜手共進發出亞洲高等教育的聲音,為世界凸顯東方教育體系的特色和影響力。

韓景陽緻辭

張傳傑緻辭
開幕式由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侯俊軍主持,湖南大學副校長汪衛斌代表湖南大學緻歡迎辭。beat365黨委原副書記、清華會講副理事長韓景陽和亞洲大學聯盟秘書長張傳傑作為主辦方代表發言,表示貿易暢通與文明交流互為因果,貿易之路即為文明之路;要關注亞洲文明的多樣性及其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進一步聚焦現代貿易與文明新形态的關系;鼓勵不同國家和地區高校的學者們加強對話,增進交流,包容彼此,加深相互理解。

開幕式現場
本次會議由主旨報告與論文評審兩個部分組成。主旨報告環節由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徐航天主持。亞洲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東京大學經濟學研究科澤田康幸以“疫情後的亞洲發展:借鑒、創新與數字化”為題發表演講,通過回顧亞洲各國的技術發展曆程和日本“飛雁模式”,提出了在現階段亞洲技術轉型的驅動政策。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前所長裴長洪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題作主旨發言,闡述了文明對話的意義和價值,并通過數據佐證“一帶一路”建設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beat365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志欽回顧“從‘一帶一路’到全球發展倡議”過程,剖析了全球發展的内涵和價值觀,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繼承和發揚,兩者有共同之處。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符育明聚焦“低碳和數字化的城市發展”,強調在面對新的挑戰例如應對氣候變化的低碳城市發展等情況時,城市的發展應緻力于公民幸福指數的提升。湖南省中非經貿研究院秘書長許和連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關系網絡的結構性特征與重構發展”發表演講,展示了基于地理計算視角下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網絡結構的時空表現及供應鍊特征。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主任唐曉陽以“逆全球化潮流下的亞洲地區一體化進程”為題發表見解,通過對全球化曆史脈絡的梳理為亞洲地區的區域合作描繪了理想藍圖。
論文評審環節,來自三場平行論壇的12個國家的35所高校(科研機構)共39位學者(學生)就其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

線下與會嘉賓合影
供稿:清華會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