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動态新聞

通知公告 更多…
謝丹夏等在《Management Science》發表論文:數據的知識積累效應與内生經濟增長

2021-10-18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ivacy, and growth in a data economy

|作者

叢林,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商學院副教授

謝丹夏,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副教授

張龍天,中央财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助理教授

|原文刊發《Management Science》, Vol. 67, no. 10.

|作者說明

數據在當今經濟中的作用愈發重要。然而,數據要素将如何影響經濟運行,特别是數據這種新要素的出現将如何影響長期經濟增長,以及數據通過何種機制來影響長期經濟增長,是亟需進行理論探讨的、人類所面臨的新的重大課題,也是本文所研究的核心内容。

數據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産要素,能夠被用于生産新産品或提升現有産品的生産效率。自古以來,數據在生産生活中實際上一直“默默”扮演着重要角色。從中國古代每個封建王朝建立之初都會對全國的人口、耕地等進行統計和丈量,到近現代世界各國越來越關注經濟運行中的各項指标,無一不在體現着數據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性。近年來,随着經濟體中積累的數據量日益龐大,并且能夠迅速處理這些體量數據軟硬件得到快速發展,IT産業中的大數據技術正逐步顯現出其對于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性。

我們首次構建包含數據要素的内生經濟增長模型并指出,數據要素的運用可以有效提高創新效率,進而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筆者還強調,當數據通過創新過程被轉變為新知識後,這些新知識可以被無限重複使用,而且不會再産生與消費者隐私相關的負面效用——因此,筆者把這種數據曆經創新而“涅槃”為新知識的過程簡稱為“漂白”,即新知識在後續使用中得以避免數據隐私問題。根據我們的模型,由于以前的數據所産生的知識可以在未來被重複使用,而且這些數據經“漂白”而産生的知識在未來使用過程中不再産生由于數據隐私帶來的負面效用,這些(舊)知識的使用可以替代未來數據的使用——因為未來在使用數據時必然會産生數據隐私帶來的負面效用。因而,這個新的機制會導緻未來數據的使用量逐步減少,因為知識是“幹淨”的,而數據不是。



我們的結論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我們得到了關于平衡增長路徑(BGP,也可以理解為經濟在長期發展之後達到的穩态)下的各變量的增長率結果,即:



如上圖所示,橙色的虛線表示受雇于創新部門的勞動力份額,可以看到,随着經濟逐漸走向BGP,勞動力發生了部分從生産部門向創新部門的轉移,體現在這一份額由零增加到BGP下的數值。另外,藍色的實線表示的是數據使用量的增長率變化趨勢。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增長率由一開始的正數,逐漸下降到負數,并最終趨向于BGP狀态。這說明了,在過渡态下,數據的使用量會經曆一個從快速增長到達頂峰之後便開始逐漸下降直至接近于零的過程。由于數據的使用本身與消費者的隐私保護問題息息相關,因此可以預期,随着數據被不斷地“漂白”為知識,對于數據的需求将會逐漸下降,消費者的隐私保護問題也會逐漸得到緩解。

本論文屬于數據-經濟增長模型(Data-growth model)的奠基性工作之一。在筆者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Endogenous Growth Under Multiple Uses of Data"中,構建了一個(全)内生增長模型,将我們在本文(Management Science , 2021)中所述的經濟學機制與Data-growth model領域另一奠基性研究(Jones and Tonetti發表在AER的"Nonrivalry and the Economics of Data")進行對比,并探讨分析了以上兩文所述機制所可能發生的交互作用,最終發現我們在本文中所述的“數據在創新過程中的核心機制”對長期經濟增長而言具有更為高效甚至壓倒性的作用。

|一些啟示|

本文揭示了數據對于創新及長期經濟增長作用的核心經濟機制。論文的分析告訴我們,鼓勵和推動數據要素的流動、交易和共享,有助于國民經濟整體特别是實體經濟的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基于本文的理論框架,還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實證研究。

本文從動筆到最終發表,曆時4年之久,與上述相關論文 Jones and Tonetti (AER) 屬于相互獨立完成 —— 在論文寫作之初并不知道世界上有其他研究組也在進行類似題目的研究。在構思、研究、寫作、和反複修改過程中,筆者的心酸與喜悅并存,當然,這也是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應有之義,望與諸君共勉共進。

參考文獻:

  1. Cong, Lin William, Danxia Xie, and Longtian Zhang.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ivacy, and growth in a data economy."Management Science 67, no.10 (2021): 6480-6492.

  2. Cong, Lin William, Wenshi Wei, Danxia Xie, and Longtian Zhang. "Endogenous Growth Under Multiple Uses of Data." conditionally accepted by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Available at SSRN 3911264.

  3. Jones, Charles I., and Christopher Tonetti. "Nonrivalry and the Economics of Dat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0,no. 9 (2020): 2819-58.

  4. Romer, Paul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no. 5, Part 2 (1990): S71-S102.

原文鍊接:https://pubsonline.informs.org/doi/ref/10.1287/mnsc.2021.3986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