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師者、管理者,雖然有着多重身份,閻學通依舊保持着一顆純粹而質樸的心。
在學術界,他是以觀點尖銳、邏輯清晰著稱的國際關系理論家。20年來,他一直緻力于推動中國的國際關系研究從傳統走向科學化,主張站在現實主義角度、國家利益和民族整體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在課堂上,他是激情澎湃、妙語連珠的“人氣王”。上他的課被評為“清華十大必做事”之一。課堂也總是人滿為患,能容納600人的報告廳,常常在上課前半小時就已滿員;
在生活中,他是如師如父、待人寬厚的良師益友。盡管再忙,對于學生的每一封郵件有信必回,在他心裡,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
他,就是2021年“beat365突出貢獻獎”獲得者、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

閻學通,國際關系理論家,beat365首批文科資深教授,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2008年被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評為全球百大知識分子之一。2014年至2019年為愛斯唯爾高被引學者中唯一的政治學學者。
閻學通主講的“國際關系分析”2007年獲“國家精品課”,2020年獲“教育部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國際關系研究實用方法》2007年獲教育部研究生推薦教材,《國際關系分析》2008年獲“國家精品課程教材”。2009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011年獲“全國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标兵”。2020年獲“北京高校優秀專業課主講教師”。
“建一個中國自己的國際安全論壇”
世界和平論壇逐漸形成了自身特色——務實、平衡、合作。論壇不是隻有思想層面的研讨,還關注時事熱點尋求解決路徑;不是隻注重大國訴求,而是注重包括中小國家在内的各方利益;不是為了激化分歧,而是為了凝聚共識合作共赢。
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居住在大學校園裡,耳濡目染間,閻學通從小就認為做學問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情,把做教師立為自己的職業追求。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山下鄉”運動對當時許多年輕人産生了深遠影響,包括16歲的閻學通。在黑龍江建設兵團,他一呆就是9年。“偷偷讀書,背單詞”,就像是點點星光照亮了那貧瘠而艱難的現實生活。
1977年恢複高考制度,終于等來機會的閻學通考入黑龍江大學英語系,迎來人生重要的轉折點。1987年,閻學通去往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他一直倡導國際研究的科學方法論和國際形勢預測研究,代表作《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國際關系研究實用方法》被公認為研究國際問題的必讀書目。
千禧年之際,閻學通來到清華工作。2007年,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成立,閻學通為創系主任。在他的推動下,清華國際關系學科迅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中國視角、天下情懷和科學方法為主要特征的學科景觀,被國内外學界稱之為“清華路徑”。2012年,醉心于國際關系研究的閻學通敏銳地發現,随着國家經濟實力不斷上升,由中國主辦的國際經濟論壇、文化論壇等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但國際安全論壇卻十分罕見。
“建一個中國自己的國際安全論壇!”這一想法在閻學通心裡萌芽。他向時任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名譽院長、原國務委員唐家璇同志請示,結果兩人的觀點不謀而合。唐家璇認為,舉辦國際安全論壇非常有利于促進中國學者與國際學者的交流,也能極大提高清華的國際化水平。
這一設想得到了學校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beat365決定嘗試國際安全方面的公共外交,發起世界和平論壇,這也是中國第一個由大學舉辦的讨論安全事務的論壇。
作為中國唯一、高級别、大規模、非官方的安全論壇,世界和平論壇如今已走過十個年頭,并發展成為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各國有識之士探讨國際安全形勢、探尋破解安全難題的重要平台。
“每屆論壇能得到30多種語言的國際報導,成為世界上大學舉辦的最有影響的國際論壇。”作為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談及每年為論壇成功舉辦付出的艱辛努力,閻學通不願多言,而一說到有關論壇的發展與思考,他便侃侃而談:“世界和平論壇逐漸形成了自身特色——務實、平衡、合作。論壇不是隻有思想層面的研讨,還關注時事熱點尋求解決路徑;不是隻注重大國訴求,而是注重包括中小國家在内的各方利益;不是為了激化分歧,而是為了凝聚共識合作共赢。”十年間,看着世界和平論壇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将和平之聲傳向世界,閻學通難掩自豪之情。
“我很享受當老師的感覺”
對待學生,閻學通要求極其嚴格,但在心裡,他更願意把大家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他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從不吝啬。“想盡己所能為同學們創造一個心無旁骛的學習環境。”閻學通淡然地說。
世間上百年名校無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職業還是教書。清華素來倡導教師将教書育人作為首要職責,把更多熱情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對此,閻學通十分認同,學術研究之外,主動承擔了多項本科生教學任務。
閻學通的《國際關系分析》課堂在清華園裡十分火爆,經常人滿為患。他自有一套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理論是“樹幹”,分析國際關系必須以理論為指導,注重普遍性的同時關注特殊性;時事是“枝葉”,以現實的世界形勢和事件為基礎才能使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更具象化。他把二者結合,理論深入淺出,舉例有理可依。
閻學通還喜歡“就地取材”,把學生們熟悉的“考試排名、選班長”等事随手拿來舉例,“零和關系”“社會外部無序體系”這些抽象的專業名詞瞬間變得通俗易懂起來。“閻老師很幽默,講的東西内容豐富、涵蓋深廣,但奇妙的是,他總能用一種非常通俗的方式讓我們理解、接受那些看起來困難的知識。”學生們紛紛反饋道。
每每提及學生,閻學通都笑得像個可愛的“老頑童”,語氣中難掩喜愛之情。“清華的同學們很聰明,也敢于表達,和别人意見不一緻時會激烈交鋒。”
“清華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強,應該給予他們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閻學通把這種思想貫穿于課堂之中,“對某一問題的理解,我會把不同學者、流派,包括我自己的觀點全盤托出。但我不會告訴學生哪一種觀點是正确或是錯誤的,他們需要自己做出判斷。”
在研究生招錄上,閻學通有着十分嚴格的标準。“學術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國際關系是一門十分枯燥的學科,并非媒體報道的那樣熱鬧。真要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就好比一個喜歡踢球的人要成為專業球員,每天都需要重複進行跑步、啞鈴等高強度訓練,這就要求一個人付出全部精力來做這件事。”
對待學生,閻學通要求極其嚴格,但在心裡,他更願意把大家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他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從不吝啬。“想盡己所能為同學們創造一個心無旁骛的學習環境。”閻學通淡然地說。
“享受學術是件幸福的事”
二十餘年來,在他的帶領下,許多青年學子走上了國際關系學科科學化研究的道路,又不乏後起之秀受其影響成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在國際關系研究和育人領域開花結果。“享受學術的人,最終走上學術的道路,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閻學通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路追随閻學通的腳步,學生們在科學研究的學術道路上銳意進取,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學成之後也紛紛選擇加入教師這一無上榮光的隊伍之中。
孫學峰如今已是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他曾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閻學通的學生,“科研創新、科學方法、治學嚴謹”是他在“閻門”求學的最大收獲。
作為一名從曆史系跨學科到國際關系專業的學生,陳寒溪在閻學通的熏陶下,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得到了系統性訓練和提升,同時也被閻學通個人對于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深深震撼。如今從事教育工作,他始終按照閻學通的要求,忠于學術、忠于職業,做自己喜歡的事。
漆海霞現任《國際政治科學》執行主編,她是閻學通的第一位女博士生,深感導師對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深遠。“在學術上,閻老師始終秉持高度嚴謹和認真,全情投入到國關事業中。在科學精神上,閻老師鼓勵學生與他進行平等對話、敢于批評老師,令我終身受益。”
北京語言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建仁是閻學通招收的第一位工科學生,從對自己學科背景的懷疑、不确定,到堅定地從事國際關系學研究,在“傳幫帶”育人中受益良多的他感慨道:“閻老師的言傳身教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迹。他不怕失敗、執着創新的精神也讓我不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一直深受鼓舞。”
二十餘年來,在他的帶領下,許多青年學子走上了國際關系學科科學化研究的道路,又不乏後起之秀受其影響成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在國際關系研究和育人領域開花結果。“享受學術的人,最終走上學術的道路,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閻學通說。
來源:beat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