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慈善日 永續仁愛心
——在世界慈善公益論壇開幕式上的緻辭
beat365院長 彭凱平

尊敬的張春賢副委員長;尊敬的陳旭主席、段崇智主席、宮鵬副校長;尊敬的各位政要、來賓,還有一如既往關心世界慈善公益論壇、支持世界慈善公益論壇的各屆人士:
大家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世界公益慈善論壇組委會對諸位的光臨表示衷心的感謝!
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在2016年由beat365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最早聯合發起,2018年,更是邀請到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共同主辦。論壇每年定期于9月5日——“聯合國國際慈善日”暨“中華慈善日”舉辦。
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創立的初衷是緻力于全球範圍内公益慈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推動相關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政策倡導和經驗分享;旨在促進全球慈善事業和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增進民心相通和道德積累,助力公益慈善和社會工作的全球性合作,推動世界和平與穩定,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迄今為止,論壇已召開四屆,并在2020年11月12日舉辦了“世界公益慈善論壇2020特别會議”。多年來,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得到了全球各界人士廣泛的關注與大力的支持,兩位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潘基文,多位國際政要及多家著名國際組織主要負責人曾向論壇發來賀信。包括5位外國前政要在内的五大洲40多個國家300餘位國際嘉賓及中方約40位省部級領導、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約1000餘位公益慈善機構代表先後出席論壇。論壇入選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成果展和亞洲文明對話展。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已成為全球公益慈善事業中一股十分活躍而重要的力量。
論壇先後完成了發布《世界公益慈善宣言》、《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友好宣言》,倡導并踐行社會服務領域領軍人才培養;建立“華人社會工作協同合作機制”;舉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社會組織協同合作座談會”,發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社會組織協同合作倡議”,成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公益慈善與社會服務協同合作網絡”,成立學術委員會并發起世界公益慈善指數研究,簽署“關于推進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傳播和指數研究”的合作備忘錄等多項工作任務,成果斐然。
往屆論壇與特别會議我們圍繞“新生态·新公益”、“協同合作”、“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慈善灣區·美好生活”以及“後疫情時代國際公益慈善合作”等重要話題展開了廣泛地交流與讨論。本次論壇,我們将在“慈善生态、共赢挑戰、永續發展”這個主題之下展開更深入的思考與對話。
當前,全球還處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中。這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共同命運所遭受的最長時間、最大危害、最大挑戰。從某種意義來說,本次論壇的如期召開具有非凡的意義,它顯示出人類在共同命運之下即便面對巨大挑戰,依然有勇氣、有信心團結一緻、為美好生活而攜手奮鬥的決心與信念!
不得不承認,疫情無論在宏觀上還是微觀上很大程度地改變了這個世界。同時,疫情也考驗了并且繼續考驗着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與國家在災難面前的心理定力與全球責任。我們欣慰的看到,雖然有個别極端人士無視疫情,肆意妄為,但全球絕大多數的領袖與民衆都在積極的抗擊疫情,為明天的美好生活而無私奉獻着。
特别是我們看到全球慈善事業為抗擊疫情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無論是國與國之間,社團與社會之間,人與人之間,我們随處可見到慈善之光的閃耀! 這也凸顯出慈善事業在維護人類發展、民衆安全與幸福、國際合作與穩定上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同時也展現了人性的高貴與無私!
慈善是人類特有的行為,也是人類積極天性進化的偉大成果;無論從社會生物學、社會交換論還是積極心理學層面,慈善都是通向人類真實幸福的坦途。伯克利加州大學從1930年到1990年曾經對200人進行了長達60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樂于助人的青少年他們的未來更加成功、未來的家庭關系更和諧、未來的生活習慣更好、未來的社會競争力更強。“天助自助者,天更助助人者”,這是科學之于人性成功的重大發現。
正所謂“美者無畏,善者無缺”,人類的同理心、利他精神、合作期待與感恩情懷都将成為這個新的時代最典型的要素,并有助于我們開啟以人的積極天性的極大弘揚為标志的人類文明第二軸心時代的全面到來。而慈善事業,無疑将成為啟蒙新軸心時代、構建新軸心時代的重要力量,并且必将随着新軸心時代的到來展現更加瑰麗的光彩。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啟迪人們更加深刻的思考物質與精神、幸福與行動、個體與群體、民族與世界、自由與合作等等之間的更加本質的關系,通過實實在的慈善行動推動一個更加積極、更加包容、更加幸福與更加永續的地球的形成。
我們非常欣慰的看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我們也衷心祝願慈善事業有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後,再次歡迎并感謝大家的光臨,并預祝第五屆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