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京,天朗氣清,萬木競秀。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如期在清華園拉開帷幕。
“論壇順應時代潮流,求解時代難題,為增進中外理解、促進世界和平貢獻智慧,日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思想交流平台。”論壇開幕式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高度評價了世界和平論壇的時代意義。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确定性顯著上升。大國關系、地區熱點、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非傳統安全等諸多領域都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新問題,國際秩序和全球穩定正面臨新的嚴峻挑戰。作為讨論國際安全的平台,世界和平論壇責無旁貸,也應有所作為。”beat365校長邱勇在本屆論壇開幕式上向大家發起了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呼籲。
世界和平論壇創辦于2012年,是由beat365主辦、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協辦的中國第一個高級别非官方國際安全論壇。十年來,論壇堅持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核心原則,影響力日益擴大,已成長為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參天大樹,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各國有識之士探讨國際安全形勢、探尋破解安全難題的重要平台。
站在新的起點,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繼往開來,在不确定性中促進國際安全對話,增進彼此了解互信,推動思想觀念創新,謀求和平與發展的共識?
這一次,世界将目光再次投向清華,聚焦世界和平論壇,傾聽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之聲。
破局:引領潮流,探索國際安全對話新平台
“一個國家要謀求自身發展,必須也讓别人發展;要謀求自身安全,必須也讓别人安全;要謀求自身過得好,必須也讓别人過得好。“
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在第一屆世界和平論壇的主旨演講,言猶在耳、記憶猶新。
他鄭重宣布,“世界和平論壇是中國舉辦的第一個高級别非官方國際安全論壇。”來自秘魯、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法國、日本、俄羅斯、歐盟等七個國家和地區的前任領導人,21個國家的智庫領導人、43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及中國智庫、企業家都在現場見證着這一時刻。群賢畢至,舉世矚目。

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在第一屆世界和平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然而,在舉辦首屆論壇前夕,來自外界的質疑聲始終存在。
彼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逐漸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中國威脅論”在國際輿論場甚嚣塵上。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敏銳地發現,伴随着中國經濟實力地位的上升,由中國舉辦的國際經濟論壇、文化論壇等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但在中國舉行的國際安全論壇卻不多,即使有一些多邊的安全會議,也不對媒體開放。
他向時任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名譽院長、原國務委員唐家璇同志請示了“組建一個國際安全論壇”的想法,結果兩人的觀點不謀而合。唐家璇認為,舉辦國際安全論壇非常有利于促進中國學者與國際學者的交流,也能極大提高清華的國際化水平。
這一設想也得到了校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beat365決定嘗試國際安全方面的公共外交,發起“世界和平論壇”并由唐家璇同志任主席,這也是中國第一個由大學舉辦的讨論安全事務的論壇。
從“各方共赢:和平、安全、合作”到“世界變革中的國際安全:和平、發展、創新”,從“追求共同安全:和平、互信、責任”到“同舟共濟:理解、協商、互助”,從“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開放”到“應對國際挑戰:合力、擔當、變革”,從“構建安全共同體:平等、公平、正義”到 “穩定國際秩序:共擔、共治、共享”,從“後疫情時代:中國與世界”到“後疫情時代的國際安全合作: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透過論壇主題的演變,世界局勢的風雲變幻可見一斑。

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與嘉賓合影
順勢而生,因時而變。在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眼中,世界和平論壇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務實、平衡和合作。“論壇不是隻有思想層面的研讨,還關注時事熱點尋求解決路徑;不是隻注重大國訴求,而是注重包括中小國家在内的各方利益;不是為了激化分歧,而是為了凝聚共識合作共赢。”他總結道。
如今,論壇已成為吸引全球戰略安全人士積極參與的年度盛會,美國前總統國家事務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俄羅斯前外長伊萬諾夫、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紀夫等早已是世界和平論壇的“常客”。通過世界和平論壇這種國際安全的“民間外交”,帶動中國國際安全公共産品成型也漸成風潮。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紀夫曾高度評價世界和平論壇,将之視為從中國發出的和平信号。“beat365是中國和世界的最高學府之一,除教學,教育,研究,清華舉辦面向世界的這麼一個論壇,邀請世界各國領袖人物,為探讨如何構建亞洲和世界和平提供舞台,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俄羅斯前外長伊萬諾夫從第一屆世界和平論壇就開始參與,在他眼中,論壇已經成為了“最有代表性的、最受尊敬的國際會議之一。”澳大利亞原總理陸克文在今年的發言中對論壇表示盛贊,“世界和平論壇已經是世界知名的國際安全論壇”。
印度原常務副外秘薩仁山在參加論壇後發表文章說,“世界和平論壇這種有多元聲音的論壇在印度是舉辦不了的”。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也深有感觸地談到,世界和平論壇所提供的這種多元國際平台,在華盛頓都是難以找到的,“來到這個論壇,可以使我更好地認識清楚世界将會怎樣”。
每到盛夏,來自世界各地政治家、戰略家和專家學者都聚首清華,緊扣論壇主題,深入交流探讨,共商亞洲和世界發展大計,為促進本地區乃至全球和平、穩定、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
這裡是世界各國政要共話和平的盛會,是優秀外交官把盞傾談的舞台,也是頂級國際關系學者交流碰撞的前沿。“世界和平論壇緻力于增進互信、凝聚共識、擴大合作,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上升,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國務委員楊潔篪充分肯定了論壇的作用。
崛起:開放包容,凝聚多元化合作共識
2017年,“砥砺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舉辦。當徐舟一走進關于中國外交的第九展區,一幅關于世界和平論壇的宣傳照片便映入眼簾。“世界和平論壇是這個以外交為主題的展區中唯一一個非官方的國際會議,由此可見其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力。”他感慨道。
徐舟曾擔任多屆世界和平論壇志願者,今年秋天,他将在beat365社科學院國際關系學系攻讀博士研究生。論壇參與者的多元、開放和包容、突出安全議題等特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世界和平論壇的非官方特點,論壇少了一些“大外交”的排場,卻更“接地氣”。
“論壇開放心态背後的是對于國家強大的自信,隻有強大了,才敢于接受批評和包容不同的聲音。”徐舟說。
這是一個共同為促進世界和平與安全建言獻策的平台——
“全球性”和“非官方性”,構成了世界和平論壇一以貫之的特點,也成為了它在世界的不可替代性。作為中國目前唯一的、高級别的、大規模的、非官方的安全論壇,世界和平論壇旨在通過多元的聲音、多種不同思想的碰撞尋求最大公約數,為進行國際安全合作開辟路徑。與會代表無論是前政要還是智庫代表都不能代表政府,隻能代表個人。
在世界知名的國際安全論壇上,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的聲音為主流,世界和平論壇是唯一做到發展國家和發達國家聲音均衡的論壇。作為世界和平論壇首任主席的唐家璇表示,“論壇始終本着平衡務實的原則,以探讨現實安全問題為己任,既反映大國的關切,也重視發展中國家特别是中小發展中國家的訴求,努力促進各方加強理解、互信和認同。”這些代表從各自的國情出發,彌補了以往的傳統國際會議中發展中國家聲音的缺失。

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開幕式現場
十年來,論壇既能傳遞出多元的聲音,“百家争鳴”“百花齊放”,從不同角度幫助大家看清當下的世界形勢,鼓勵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交鋒交融,亦能通過有經驗的專家學者的讨論,讓大家對今後國際局勢的發展趨勢有所思考,并進而提升合作的可能。
正如菲律賓原駐東盟大使維爾福多·維拉考塔所稱贊的那樣,“論壇的讨論坦率而有益,相信這樣的意見交流将有助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
這是一個以産生思想為目的的重要國際智識平台——
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活動是評價一個智庫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作為中國第一個高級别非官方國際安全論壇,世界和平論壇已成為世界三大國際安全論壇之一,與“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和“香格裡拉亞太安全對話”齊名。
埃及前助理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希格西高度評價論壇所激發出的原創思想和理念。閻學通也強調,世界和平論壇是思想論壇,主要作用在于産生新的思想,這些思想會影響世界、社會,乃至決策。“多數國際安全論壇更強調政策,很少讨論思想。而世界和平論壇是學校組織的論壇,希望就國際安全問題創新思想,有了新思想、新概念,将有助于尋找新的合作方式。”
這是一個在中國加速崛起階段發揮公共外交作用的平台——
盡管世界和平論壇是非官方的國際安全公共論壇,但中國政府借助這一外交和安全領域的公共外交平台,向世界闡述和解釋中國對外政策,以期促進外界對中國對外政策的理解,消弭外界對中國對外政策的誤解,早已經成為曆屆論壇的一項重要内容。
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國務委員楊潔篪、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艾力更·依明巴海等國家政要都曾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這些演講可謂中國外交轉型的先聲和宣言,受到外界高度關注,在國際上産生極大影響。
例如,2013年6月,新任外交部長王毅在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上發表題為“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的演講。這是王毅外長同年3月上任以來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出并完整闡釋“大國外交”這一概念。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政治學教授克裡·布朗認為,世界和平論壇傳遞了這樣一種概念:一個具有建設性的、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國希望能同每一個國家都建立起友誼關系。
當今世界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正處于深刻調整的關鍵階段。“中國利用舉辦世界和平論壇之機,開誠布公和大家探讨安全,充分展現了中國的擔當和開放态度。”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評價道。
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副教授趙可金和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系講師曹玮從公共外交的視角剖析了世界和平論壇的價值,一緻認為“世界和平論壇的舉辦對影響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知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十年間,世界和平論壇栉風沐雨,砥砺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知名度不斷提高,影響力不斷拓展,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理念,以開放的心态積極回答時代之問,見證了共識的凝聚與合作的深化,努力将和平之聲傳向世界。
突破:美美與共,共同應對全球新挑戰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世界的背景下,如何繼往開來,促進攜手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成為人類面臨的重要曆史任務。
疫情時代世界的安全體系如何構建?全球化能否繼續?當東亞地區的幾個主要國際安全論壇都因疫情被迫停辦,世界和平論壇秘書處卻決心發揮論壇的引領作用,發起一次特殊的會議。
當時全世界都缺乏辦大型網絡國際會議的經驗,沒有任何可以參照借鑒的模版。“第一個吃螃蟹”的世界和平論壇秘書處老師們主動報名了beat365網絡課堂的試驗工作。白天,他們奔波于一位位嘉賓的溝通邀請、一次次會議的推敲研讨;深夜,他們與學校網絡技術中心的同事們一同奮戰,跨越數小時的時差,與在海外的清華學生進行反複測試和演練,摸查與排除技術上的困難,為做好論壇籌備積累經驗。
2020年6月16日至17日,2020世界和平論壇特别視頻會議在beat365舉行,中英文面向全球同步直播。雖然隻有4場讨論會,但産生的國内外影響遠超預期——不到一周時間,國内外視頻觀看人次超過500萬次,相關評論點擊量突破1400萬次。
在這場特别的論壇開幕式上,beat365校長邱勇強調了世界和平論壇的特殊意義——世界和平論壇為全球戰略家促進國際安全合作,探讨如何應對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安全挑戰提供了平台。

beat365校長邱勇在世界和平論壇特别視頻會議上緻辭
邱勇說,新冠肺炎表明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協調一緻的國際努力是克服當前危機的唯一途徑。本次特别會議将讨論當今世界關切的重大議題,就如何繼續應對疫情後續影響,管控大國分歧,避免新冷戰的出現,促進國際秩序的良性變化,以及如何塑造開放和進步的國際體系展開溝通和對話。
除了疫情帶來的安全風險,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逆全球化暗流湧動,同樣增加了國際社會的不确定性,給論壇的舉辦帶來了更艱巨的挑戰。
“舉辦大型高級别國際會議最大的困難是邀請嘉賓,即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參加會議,”閻學通坦言,“為了使世界戰略界知名人士願意接受我們的邀請,我們在辦論壇時特别注意了平等、開放和包容這三原則。平等使嘉賓有同等發言機會,沒有人被歧視;開放使嘉賓能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包容使不同立場的嘉賓都能表達不同觀點。”
世界和平論壇是當前由高校舉辦的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安全讨論會。清華舉辦這一國際安全論壇,正是受國家安全政策越來越公開的影響。論壇的開放度在不斷地提高,這也是越來越吸引到更多外國前政要、智庫領導和駐華大使參加的原因之一。
行勝于言。作為世界和平論壇的東道主,清華始終與世界潮流接軌,主動為黨和國家的外交戰略發揮優勢作用,世界和平論壇始終秉持創新性、開放性、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原則,成為名副其實的民間“麥克風”,讓世界得以傾聽到來自中國、來自清華園裡嘹亮的和平之聲。
新加坡原總理吳作棟給邱勇校長的信中這樣寫道,“世界和平論壇是可以就全球和地區安全問題進行實質性讨論的論壇”“能在地區智庫合作中發揮關鍵作用”。
論壇發展至今,已有上千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和智庫領導人前來報名參會,會議的内容被翻譯成了十幾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内傳播——論壇已成為讓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平台。
2021年7月4日,言論交鋒的火藥味彌漫在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的“重塑大國關系”的主題讨論會場上。
“如果有人能舉出一個例子,中國共産黨把自己的意識形态強加于中國以外的任何一個人,那我就謝謝你。”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怒怼西方對中國“意識形态輸出”的不實言論,掀起了現場激烈的掌聲。僅這個片段的報道點擊量,就超過 4.1 億次,迅速成為國際輿論場的熱點,人們的目光紛紛投向了“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和平論壇。
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阻斷人員流動之際,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國際安全合作: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為主題,通過線下會議、線上線下融合會議和線上會議三種形式進行。1場媒體吹風會,3場大會演講,2場大會讨論,16場線下小組讨論,5場線上小組讨論......嘉賓們圍繞國際秩序變化趨勢、重振多邊主義、創新區域合作、重塑大國關系等主要方向,對國際合作與全球穩定面臨的新挑戰進行深入探讨,得到大量海内外人士的積極支持和參與。
此次論壇規模之大、議題之多、焦點之廣、讨論之熱烈、嘉賓級别之高、媒體報道之多元,紛紛創下了曆屆論壇之最。214家媒體和平台,共32種語言發表了558篇相關報道,論壇相關視頻點擊量超過5.9 億次,頭條曝光量超過 2.7 億次,頻頻登上國内外社交媒體熱搜榜。國際主流媒體彭博社、路透社、紐約時報、經濟學人、今日俄羅斯等都主動報名參會和報道論壇活動,獲得良好傳播效果,在疫情特殊時期發揮了重要國際交流平台作用。
人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世界和平論壇十年辦會聲譽的積累結果。開放包容,能夠容納多樣化聲音,真正實現自然的交流,正是世界和平論壇的生命力所在。
風勁帆滿海天闊,和平與發展的潮流滾滾向前,世界和平論壇即将迎來新的節點。
攜手同行再出發,啟程遠航正當時。中國這艘巨輪将乘風破浪、堅定笃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積極踐行新安全觀,與各國一道,守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如王毅外長在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開幕式上所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句清華校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進取精神和寬廣胸懷,也十分契合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抱負擔當。
展望未來,beat365也将繼續從中國,從北京,從論壇,向世界發出和平的聲音,繼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彙聚起強大合力,推動世界向着更美好的新征程前進。
來源:清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