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新學期開始,beat365的校長和院長們都要給一年級的新生們贈送一本書。這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清華傳統,目的是拉近學生和老師的心理距離。邱勇校長今年贈送的是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彭凱平院長為beat365的新生們贈送的是社會科學領域的經典著作《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并做了一篇推薦短文。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推薦語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是賈雷德·戴蒙德編著的曆史類著作,于1997年3月首次出版。該書試圖提供“最近13000年來所有人的簡短曆史”,但并不隻是描述過去的曆史;它試圖解釋為何歐亞文明最終可以存活下來并戰勝其他文明,同時駁斥歐亞霸權是由歐亞知識分子或道德上的優越而來。戴蒙德認為人類社會中權利與技術的歧異無法反映文化或種族上的差異,而是來自于被各種不同正回饋循環強力擴大的環境差異。

《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出版後在世界範圍内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為什麼這部著作能夠在全世界産生巨大的影響,就是因為戴蒙德的研究粉碎了一直以來已經被視為“習慣”與“真理”的西方中心主義的思想。該書反對曾經流毒甚廣、影響深遠的“種族優劣論”。并針對這種觀念,展示了世界各種族的文化差異和社會發展差别方面的自然地理因素,從而解讀人類社會的曆史及各民族的互動關系方面展開了新的視界,對種族主義的理論基石做出釜底抽薪的科學回應——“不同民族的曆史遵循不同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
誠然,近幾百年來,很多現代文明的發現和突破,确實是由西方人,特别是歐美人所取得的,但這并不意味着某些人種的高貴或者更加智慧,而是通過“槍炮、病菌和鋼鐵”的霸權優勢實現的。同樣的,受益于歐亞軸心地帶農業革命優惠的中華民族如何在新的文明時代與世界同步發展,應該是我們讀書思考的一個大問題。

在新冠病毒疫情依然嚴峻的時刻,閱讀戴蒙德的經典著作《槍炮、病菌與鋼鐵》, 不僅能讓我們了解人類文明進化的深層規律,還能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跨學科研究的價值。
如果說病毒在過去塑造了世界格局,那麼今天,它的陰影仍未退去。在落後國家,會加劇貧窮的地心引力。在發達國家,會帶來措不及防的重創。病毒面前,誰也不會有人種優越。這,或許就是全人類面對的,最大的“公平”。但在今天。造成命運巨大差距的,又不再是病毒本身。在實地考察中,看到了那麼多與疫情抗争,悲壯而英勇的情形,戴蒙德才發現自己的理論并不代表世界的全部。
其中他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人。

為此,戴蒙德在最近的訪談中發自内心地向全世界的讀者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作為瘟疫幸存者的子孫後代,我們都是瘟疫橫掃、挑選過後留下的。但我們活下來,不是為了繼續向病毒上交我們的命運,關鍵是—— 你看到、你反思、你選擇去做哪一種人?”
彭凱平
2021年8月5日于beat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