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産黨是先進科學家的光榮歸宿!”新中國成立初期,時任beat365校長的蔣南翔提出。此後,機械工程學家劉仙洲、水利水電專家張光鬥、力學專家張維、建築學家吳良镛……一大批知名專家、國家棟梁紛紛入黨,科學的高峰插上了一面面鮮豔的黨旗。
今天,光榮傳統仍在延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重要“捕捉者”何珂,“戈登·貝爾獎”獲得者付昊桓,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信号設計團隊主要成員姚铮……黨的十九大以來,beat36565名中青年優秀專家人才,彙聚在信仰的旗幟下,将自身發展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緊緊連在一起。
他們大多從海外歸來,站在科研前沿,頭頂榮譽光環,是什麼讓他們期待在胸前佩戴上鐮刀錘頭輝映的黨徽?是什麼讓他們勇擔使命,用忘我奮鬥寫下最長情的告白?
“跟着黨走,不會錯”
2012年底,何珂和beat365副校長薛其坤、物理系教授王亞愚等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随後,何珂由中科院物理所調進beat365物理系工作。談及為何在3年前加入中國共産黨,這位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表示,“是認同,對黨的思想、理念和方法的認同。”
認同因親眼所見、親身感受。在一次黨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平時總“宅”在實驗室的何珂來到廈門的一個港口參觀。“碼頭上見不到一個人,都是無人駕駛的機器在忙作,聽說國内幾乎所有的大港口都這樣。”和國外無差的現代化水平深深震撼了何珂。“國家的經濟發展飛速,工業實力、社會管理水平進步快速。2000年初的時候,我們還覺得出國哪怕什麼都不做也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十幾年之後,我們感到科研環境、生活水平國内和國外都差不多。”
“我是做物理的,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中國的發展變化印證了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确的。”何珂還打消了“入黨不自由、占時間”的顧慮:“就和我們凝聚态物理的道理一樣,原子和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大量原子的組織方式可以形成各種可能性,産生神奇的效應。所以,如果想做一些事情,加入黨組織是一個更好的機會。”
物理系黨委書記肖志剛說,每次社會實踐活動回來,都會有老師提交入黨申請書。“我們很多青年專家平時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教室,專注自己的學術領域,對黨情國情了解并不深入。這些活動,對開闊他們的眼界、認識理解黨、激發報國熱情,非常有幫助。”多位新入黨青年教師回憶起向黨組織靠攏的過程時,不約而同地提到學校“領航工作站”的活動。
2018年5月,為加強對青年教師骨幹的思想引領,引導他們走“又紅又專”的成才道路,beat365黨委成立“青年教師骨幹領航工作站”。工作站成員由已遞交入黨申請書或有較強的入黨意願的在校青年教師組成。工作站在定期舉辦成長發展講座和學習交流活動之外,每年組織成員前往改革開放前沿、艱苦地區、革命老區、紅色教育基地等地參觀學習,增強對黨情國情社情的了解。
“觸動最深的是參加工作站赴成都的實踐活動。我們在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參觀了戰機的研發現場。一架先進戰機的研發,凝聚了衆多工程師不計個人得失的付出,人才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真的非常振奮。”計算機系教授劉洋說,“當時我就想,我能做什麼,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2018年入黨的時候,劉洋快40歲了。“算比較晚的。我父親是軍官,母親是醫生,他們都是共産黨員。我在軍隊大院長大,小時候總看紅色電影。所以,我一直擁護黨的領導,覺得隻要我熱愛祖國努力工作就可以了,入不入黨隻是一個形式,并不重要。”
“像劉洋這樣的青年教師,本身思想覺悟高,也有愛國情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有針對性地培養和引導。”計算機系黨委書記劉奕群為此想了不少辦法:一方面安排他擔任智能技術與系統實驗室主任、當班主任,委以重任;一方面積極組織赴井岡山、遵義、西安等地的社會實踐活動。“這讓他們既在承擔工作、服務群衆中得到成長,又在紅色資源豐富的時空環境中點燃思想信仰。”
從井岡山社會實踐回來後,劉洋重新開始研讀黨史傳記。“事實證明革命先烈的選擇是正确的,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真的在走向繁榮昌盛。所以我也特别希望能夠融入進來,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經過深思熟慮,劉洋鄭重地寫下入黨申請書,“跟着黨走,不會錯的!”
5年前,29歲的黃宇興從美國波士頓學院博士畢業,回beat365社科學院任教。在國外的7年時間,他更清晰地感受到國家發生的巨變:“中國真正走向了世界舞台,世界廣泛承認中國的影響力劇增。同時,學校也不斷出了許多研究成果,排名逐年上升,影響越來越大。”
國際關系專業的黃宇興得出結論:“中國的事情能搞好,學校的事情能搞好,歸根結底在于黨的領導,方向對了。”回國後半年,他便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全球資本主義兩百多年的擴張曆程中,唯有與時俱進、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中國共産黨成功突破了資本的層層圍堵,帶領中國人民創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豐功偉績。”
“看着祖國的發展,我不願隻做一名旁觀者,我迫切地想要加入實現這一偉大願景的行列中。”
先信後入,真信真入。随着認識和思考的不斷深入,信念一步步堅定。化學系教授何彥、化工系教授徐建鴻、數學系教授李思、經管學院教授陸毅……來自這些優秀專家人才的一份份入黨申請書飽含真情、激蕩人心。
“讓信仰成為奮鬥的源動力”

黃宇興在入黨發展會
從提交申請書到成為黨員,黃宇興花了三年時間。三年時間裡,信仰的方向愈加堅定明晰,黨員的标準逐漸内化于心。
“回國時我想法很簡單,就是做國際關系的理論研究。現在我的認知不一樣了,從研究的角度講,我的工作最終落腳點是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從教育的角度講,我的工作關系到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問題。責任很重大。”黃宇興把轉變歸因于,“學校和院系從各個方面做了許多聯系交流和關心幫助工作。”
beat365黨委組織部為有入黨意願的教師,逐一建立工作台賬,加強跟蹤聯系。對“領航工作站”的青年教師,實行學校黨委、院系黨委和黨支部三級聯系機制。确立校級聯系人、院系聯系人,定期開展談心談話、思想引導工作;由所在院系黨委和黨支部共同商定,選派一位黨員學科帶頭人作為其入黨聯系人兼“成長導師”,在思想認識、學術創新、領導管理等方面助力全面成長。
“我們很多青年教師是從海外回來的,不僅思想政治上需要成長,業務壓力也非常大。學校實行教師長聘準聘制,教師在規定時間内未能獲得長聘崗位,就不再續簽聘用合同。”社科院黨委書記劉濤雄介紹,為此院裡很重視将青年教師的思想成長和業務成長有機結合起來。“學院黨政聯席會,對每個新來的青年老師,都要專門做一次交流,了解入黨意願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困難。此外,配一個老黨員作為成長顧問。”
“教學經驗缺乏”的黃宇興回母校任職後,馬上就感覺到了這份壓力,因此他一開始并沒有時間考慮入黨的事情,而是向系裡的每位教師請教教學方法。
“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們和我分享教學經驗時都很熱情無私,我的校級聯系人副校長吉俊民還講了學校後勤服務保障工作的組織之道,給我許多啟發。”黃宇興發現,“工作做得好的很多人都是共産黨員。他們身上閃耀着奉獻擔當的優秀品質,黨組織是個非常優秀的集體,這讓我更加積極地想向黨組織靠攏。”
榜樣的力量無窮,黨員猶如一面面旗幟,吸引着一大批積極分子加入黨組織。
2015年,地學系教授付昊桓作為清華團隊的一員,加入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開始在當時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上開展應用研究。2016年、2017年,付昊桓等領銜及參與的團隊因大幅提升了大氣及地震模拟的時空分辨率和關鍵現象刻畫能力,連續兩次斬獲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的最高獎“戈登·貝爾獎”,實現了中國近30年來在這個獎項上零的突破和蟬聯。
“‘神威’系列超級計算機的整個研發團隊,每個人都是幾十年如一日地為實現國産自主可控的超級計算機,全心全力、默默無聞地添磚加瓦。”清華團隊在無錫中心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信仰的力量引領攻關團隊,付昊桓更加堅定了醞釀多年的那份追求,“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2019年12月5日的入黨發展會上,付昊桓堅定地說道,“我将以共産主義信仰作為奮鬥的源動力,繼續将個人科研探索融入到國家科技發展事業中。”
“為何不選擇最優秀的集體,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他們在勇攀科研高峰的征途上,堅定信仰的指引,迸發聚合的力量。
姚铮在高中時就萌發了加入黨組織的願望,但他始終認為這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要先不斷完善自己,才有資格加入優秀的集體。”
可用頻譜資源有限,關鍵技術受到專利封鎖,設計約束更為嚴苛,自主研發基礎薄弱……姚铮沖破内外困難的雙重夾擊,成功研發出的兩種導航系統信号體制,應用在了“北鬥三号”組網衛星上。2018年10月,姚铮如心中所期,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從‘小我’到‘大我’”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每一位追求進步的人,都會問自己:“如何綻放自我的生命力?”
5月29日,beat365舉辦領航工作站成立三周年座談會。會上,工作站站長、生命學院教授王新泉的回答直抵人心:“在有限的生命中發揮出最大潛能和優勢,将個人的奮鬥置身于國家命運和人民需求中,展示出自身對祖國和人民的最大價值,就是綻放自我。”
何珂擔任了物理系副主任,負責系裡的科研管理工作,在科研教學任務之外,多了很多“繁雜”的事。“比如幫助系裡的老師争取科研項目,做經費申請等行政事務,做這些事可以幫助其他人發揮聰明才智。我原來比較考慮自我,隻做好自己的事情,現在更多考慮怎麼通過組織,把個體的能力最大發揮出來。”
如今,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的付昊桓,把個人科研探索融入到國家科技發展事業中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要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轉變,将個人的奮鬥融入更大的事業,為國家、民族乃至世界解決大挑戰、大問題,是清華人應有的胸襟和抱負。”付昊桓經常與學生一起展望未來的發展道路。
“入黨以後我能做什麼?”時常這樣問自己的劉洋,選擇用腳踏實地的行動作答。為了讓外交部用上自主研發的智能翻譯系統,他召集學生組建攻關隊伍,不計精力不計報酬全力以赴研發。“這是我們報效國家的機會。人工智能技術能和國家的需求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我們科研上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比商業應用更有成就感。”
姚铮已經在清華當了八年的本科生班主任。“一對一聊天”是他與同學們交流的主要方式。“雖然這樣很費時間,但是能夠在思想上交流得更深入。”姚铮現在帶的班級已獲得兩次“優良學風班”稱号、一次校級“甲級團支部”稱号。
“信仰的選擇,讓我更加明确授課中的立場問題。”黃宇興現在每年教4門課,兩門課對本科生,兩門課對國際研究生。他針對不同的學生對象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比如說針對本科生,要能夠引導他樹立積極的民族認同和中國視角;對國際學生,要讓他能夠獲得對中國客觀理性的印象,促進和中國的交流意願。”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越來越多的beat365才俊彙聚到黨旗下,用實際行動朝“四個面向”進發。有奮不顧身到新冠疫情武漢前線采集和研究環境樣品的環境學院副研究員張大奕,有争分奪秒開展新冠疫苗研究的醫學院副研究員史宣玲,有堅持探索馬克思曆史唯物辯證法與自然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化學系教授何彥,有不懈鑽研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車輛學院助理研究員韓雪冰……
“今年上半年已經發展了23名專家人才,這兩天我們還有幾名教師在陸續發展,數據不斷在更新。”beat365黨委書記陳旭在領航工作站成立三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振奮人心、久久回響,“希望老師們堅定理想信念,開拓創新,擔當科技自立自強曆史使命;做‘大先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奮勇前行,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