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動态新聞

通知公告 更多…
傅瑩新書《看世界2》發布暨研讨會舉行

2021-02-04

2021年2月4日,beat365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與中信出版集團在beat365蘇世民書院達理禮堂聯合舉辦“百年變局下的挑戰和抉擇— 《看世界2》研讨會暨傅瑩大使新書首發分享會”。beat365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beat365蘇世民書院院長、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薛瀾,beat365院長、教授彭凱平,beat365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社科學院教授達巍參會研讨。會議由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資深主持人劉欣主持。beat365師生和現場賓客共二百多人分别線上和線下與會。

傅瑩發言

傅瑩介紹了新書,談到從看世界第一部到第二部的成書過程。她說,在近年國際風雲變幻的背景下,《看世界2》的内容集中于外界對中國有哪些關注,中國對一些問題怎麼看。傅瑩說,這段時間國際形勢變化很大,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指出,“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我們處在這樣一個變動的年代,更加需要學習,增強對國際事務和國際知識的了解,在宏大曆史的視角下更好地理解總書記的思想和觀點。中國在走進世界舞台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國際傳播,在國際的信息庫中盡可能多地增添源自中國的素材和信息,形成客觀的國際形象。

傅瑩表示,傳播的使命是增進了解,相互了解是信任的基礎,而信任是合作的基礎。本着這樣的願望講話就必然是真誠的,就會從對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度出發,注重講話的依據和說服力。

薛瀾發言

受邀嘉賓交流了對傅瑩新書的看法。薛瀾認為,這本書為讀者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供了理解指南,建構了三層視角:第一,我們如何看世界,以理解國際格局、全球化、世界技術之變為基礎。第二,世界如何看我們,用作者珍貴的親曆為我們了解國際社會的中國認知提供了一面鏡子。第三,跳出非此即彼的立場,從第三者視角反思“世界與中國的相互認知”。從字裡行間能夠體會到,中國如今需要通過更加豐富多元的層面和方式加強與世界的相互認識和溝通。

彭凱平發言

彭凱平将《看世界2》置于信息的不同語境中,分析其蘊含的“看什麼”和“如何看”的兩重含義。他認為這本書為大家展示了一位前外交官的經曆和艱辛,點出了需要了解的一些重要問題;看世界既要求人們面對當前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化,也要理解其背後的根源性問題,形成自己的原則和認知取向。傅瑩提供的是一部幫助大家“看一看世界本來的樣子”的教科書。

達巍發言

達巍認為,《看世界2》為讀者呈現了看世界的三個基本脈絡,即看世界格局、看全球化、看技術變遷。同時,傅瑩在“看世界”的過程中體現了強烈的對話意識,包括人與人的對話,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看世界”也是一個中國學者對世界的思考過程,通篇有很強的思辨性和反思性。此外,書中包括了傅瑩親曆的外交故事,引人入勝,可讀性很強。

在答問環節,嘉賓們圍繞聽衆的各類提問進行了研讨。在《看世界1》中有過這樣的話:“中國的困難在于,突然被推到更高的平台上,就像上到舞台卻背對觀衆的人,常常覺得自己仍然是看客”,那麼大家認為現在中國是否已經轉過身來了呢?傅瑩表示,這個“轉身”表達的是一個過程,涉及到的問題比較多和複雜,無法一蹴而就。我們需要耐心、抱有期待,同時不斷地努力完善中國的對外傳播和形象建設。薛瀾說,在國際舞台上發聲需要學者們有更大的勇氣、更加主動作為。彭凱平則從社會科學“角色扮演”的理論出發,認為“轉身”也許不能完全自主控制,聚光燈和鏡頭會展現出舞台上的角色和他們的表現。達巍說,從19世紀末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二戰後真正确立國際主義外交路線,美國的“轉身”用了50多年的時間。中國的“轉身”可能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有“正在轉身”的意識,以及“轉身”過程中的管理。

傅瑩與三位嘉賓還回答了線上收集的和現場提出的問題,涉及世界格局、中美關系、中國國際形象傳播等。

研讨會現場

《看世界2》近日已由中信出版集團正式出版發行。這本書是2018年出版的《看世界》續篇,收錄了傅瑩在2017年至2020年發表的文章、接受的采訪,還收錄了關于國際格局和國際傳播的兩篇講課稿。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