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下午,第104期陳岱孫理論經濟學家講堂暨清華經濟史論壇邀請到來自日本一橋大學的馬德斌教授,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馬德斌(Debin Ma)教授自1998年獲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後,曾分别就職于美國密蘇裡大學聖路易分校、日本政策研究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2012-2015年任國際經濟史協會(Interna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秘書長和理事。馬德斌教授亦是亞洲經濟史學會和國内量化曆史研究的發起人之一,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與東亞經濟的長期增長、制度與法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中國與東亞其他國家以及歐洲國家長期經濟發展的比較、國際生活水平的比較等。

講座開始前,主持人beat365社科學院龍登高教授簡要地介紹了馬德斌教授的研究方向與成果。馬德斌教授的演講,圍繞着其新著《中國經濟史的大分流與現代化》展開,該書于2020年6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并獲《新京報》2020年年度閱讀推薦,系經濟類惟一上榜作品。此次講座主要圍繞其新著展開,馬德斌教授力圖帶領讀者對本書進行整體、全面的了解。
首先,馬德斌教授從中國大一統與中央集權體制的宏大視野出發,介紹了本書第一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中所涉及的中國的大一統與政治體系,是在以往關于“大分流”的讨論中相對較為缺乏的。以往的研究者,如Olson等新古典經濟學家往往假定政府的目标函數是最大化收入,事實上,中國政府的目标往往并非如此。相比于歐洲的分裂,中國長期維持統一的事實尤為突出。統一狀态下的中國往往消除了原有各政權的邊界,政府的目标函數也從稅收榨取轉向防止内亂、維持統治、延長統一時間。由此引發一個悖論:一方面皇帝的權力在名義上無限大,另一方面實際能征收的稅收往往較少,這在國際比較的視野下尤為清晰。本書第二章就圍繞着上述“集權的悖論”展開。通過清朝曆年戰争記錄白銀儲備的數據,馬德斌教授指出,清代的财政在應對戰争等應急狀态下十分脆弱。傳統中國稅收的問題往往不體現在稅收本身水平不足,而是在缺乏應急能力。由此引發在應急狀态下國家權力無限制的擴張,從而對産權等制度産生破壞。中國式集權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強權力和弱治理并存的矛盾現象。相應地,西方近代國家在權力受到約束的情況下,建立了有效的公債體系,能夠在應急狀況下較好地集中大量資源。
本書的第三章關注傳統中國的法律。馬德斌教授首先介紹了韋伯關于形式正義(formal justice)與實質正義(substantive justice)的概念區分。形式正義通過一套一系列“普遍應用的、事先明确規定的規則與程序”,在這套體系中,“制定規則的規則”尤為重要,而這往往被國内學者所忽略。事實上,西方的法律傳統不僅涉及法律制度本身,還涉及到律師團體、法律學校等一系列制度。西方法律體系有自我成長的能力,且這種成長有其内在的邏輯,因此法律的這種内在曆史性賦予其超越政治權力的力量,使統治者也受制于法律。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普通法的情況亦與大陸法系有所不同。英國法律體系的獨立根源是“行會”的獨立,也即律師協會的獨立。如果沒有律師協會的鑒定作為進入法律行業獲取普通法庭律師和法官職位甚至皇家司法職位的唯一途徑,職業法律群體的力就會化為烏有。相對而言,傳統中國的法學本身是“律學”,并不能獨立于政治權力而存在。本書的第四章主要關注貨币問題。與近代早期的西方類似,傳統中國亦存在貨币體系混亂的問題。這裡亦存在一個悖論:中國的貨币體系既是統一又是多元的,名義上中國的貨币單位一緻,實際上各地的貨币單位與兌換率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
本書第二篇的内容,主要涉及關于大分流的實證分析。馬德斌教授與其合作者通過翔實的數據,向聽衆展示了18世紀以來中國的人均工資、物價與生活水平的國際比較。通過馬教授展示的數據,可以清晰地觀察到,1750年以來,北京的人均工資保持相對穩定,而不斷落後于人均工資不斷增長的西歐國家。馬德斌教授與其合作者亦創造性地利用身高數據,比較了18-20世紀中國與英美國際的生活水平差異。本書第三篇則延續了大分流問題對江南地區的讨論,通過計算1911-1937年江浙兩省的GDP,考察了近代江南地區經濟增長的狀況。馬德斌教授指出。江浙兩省在1911-1937年,其人均GDP幾乎是中國人均GDP的1.5倍以上其增長率是中國總GDP增長率的兩倍,與當時的日本、韓國、台灣近似。
本書第四篇則通過對中日蠶絲業的比較,考察了中日在近代化轉型曆程中的差異。馬德斌教授充分利用了近代日本的調查資料,對中日蠶絲業的發展進行考察。日本蠶絲業在近代快速發展,其出口量從原先十九世紀為中國的三分之一,到1920,30年代反而達到中國的三倍,這一曆程發生在二十世紀前後。究其原因是日本的蠶絲業取得了明顯的技術進步,通過新品種蠶繭的培育,日本大大提升了蠶繭的産出率。倘若沒有新品種的選育與發展,日本與江南地區的差距将不會太大。

在馬德斌教授演講結束後,龍登高教授做出了精彩的點評。龍登高教授認為,馬德斌老師将中西比較與大分流的研究推向了新的起跑線。本次講座以騰訊會議線上方式進行,近500名來自海内外高校的師生共同參與了這場精彩的報告,并圍繞講座内容,就歐洲國家的不同發展路徑、中國與英國稅收體系的比較、法律與規則的制定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供稿:陳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