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eat365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王勇教授課題組發表研究論文,深入分析了平台會員制的飛輪效應。
論文主要研究平台會員制産生飛輪效應的經濟邏輯。這一效應盡管已被業界深刻認識并充分運用,但現有文獻都尚未對飛輪效應做出理論分析。該論文提出,平台會員制産生飛輪效應的作用機制是一種注意力吸引與流量分發的機制,該機制借助會員服務吸引用戶注意力,形成平台公域流量後銷售給商戶進而形成其私域流量,商戶通過會員制把私域流量轉化為商品銷量,建立了平台流量市場與商品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催生了飛輪效應。
為檢驗上述結論,該論文還對京東PLUS會員制進行了案例分析。我們考察了自2015年以來PLUS會員體系的發展,發現京東通過不斷完善會員權益特别是大力提升物流服務質量,推動PLUS會員規模迅速擴張,并帶動其增加在京東上的訪問和浏覽時長,進而促進了京東的公域流量獲取。同時,京東借助“京東聯盟”建立起平台上的流量市場,并借助各類流量分發工具将公域流量銷售給商戶。此外,京東還推出了聯名會員和“JDP”計劃,實現了流量向聯名平台和線下商戶的分發。可以發現,通過推行PLUS會員制,京東的數字生态得以塑造,由此促進平台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

京東PLUS會員人數和會員權益變化
該論文的理論貢獻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對于平台經濟理論,該論文從注意力和流量視角出發,凸顯出平台經濟作為流量經濟的運行特征,彌補了交叉網絡效應理論的不足;二是在現有研究會員制理論的基礎上,該論文提出了平台會員制的新型作用機制,即用戶注意力吸引與流量分發機制,有助于推動會員制理論的發展。
該論文的發現可以為相關部門和平台企業科學運用會員制促進平台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建議。論文建議,平台企業充分利用平台會員制,推動平台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議平台企業利用平台會員制更好塑造數字生态,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平台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建議監管部門把平台會員制的運行作為常态化監管的重要内容,指導平台企業确定合理的會員費價格水平與提升會員服務的質量水平,以更好維護消費者利益;建議監管部門加強預付費管理,更好維護市場秩序,以減少會員制産生的欺詐現象。
相關研究成果以“平台會員制為何能夠産生飛輪效應”為題,于7月13日發表在經濟學期刊《經濟研究》第6期上。
社科學院經濟所教授王勇為論文第一作者,經濟所2021級博士生王垚圻為論文第二作者兼通訊作者,中央财經大學歐陽日輝教授為第三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