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王勇:深刻把握新質生産力的内涵、特征及理論意蘊

近日,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在人民論壇推出的“新質生産力與全面深化改革”特别策劃中,刊發了《深刻把握新質生産力的内涵、特征及理論意蘊》一文,對新質生産力進行了深入解讀,成為本期特别策劃刊物的首篇文章。

王勇教授認為,新質生産力的内涵是以科技創新驅動産業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形成先進生産力,“新”在新技術與新産業,“質”在高效能與高質量,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

“新技術”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着力點之一,應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重科技創新,特别是發展原創性、颠覆性的新技術。在具體的技術領域,主要包括四大領域:一是高端裝備技術,如航空發動機技術、燃氣輪機技術等;二是數字科技前沿領域技術,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鍊技術等;三是融合應用技術,如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四是可以孕育新型生産工具技術,以實現生産制造過程的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

“新産業”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落腳點。産業發展是新技術轉化為生産力的承載和表現,是科技創新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必然路徑。要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轉化,落實到具體的産業和産業鍊中。不僅對傳統産業進行改造升級,提高産業鍊和供應鍊的韌性,也要對新興産業進行培育發展,對未來産業進行布局建設。根據我國“十四五”規劃,戰略新興産業除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外,還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産業。未來産業則包括未來制造、未來信息和未來材料、能源等産業方向。

新質生産力的“質”體現為“高質量”“高效益”,這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要關注點。新質生産力不再是傳統的一味追求經濟“量”的增長,更加強調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産率,是符合新時代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态勢。新質生産力的“高質量”“高效益”,是以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作為基礎。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實現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新質生産力”的提出有着重要和豐富的政策含義,将成為政府各部門出台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的指南。一是産業政策方面,重點鼓勵戰略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二是預計加大扶植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力度,以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集群。三是進一步加大對内改革和對外開放,以形成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新型生産關系。


來源:人民論壇

王勇:beat365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