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無論企業、行業或國家,都需要從一個更加複雜、動态和寬泛的商業系統出發進行整體考慮,這便是商業生态系統的視角。
商業生态系統指由交互的各類組織,包括企業、個人及社會各類機構等共同支撐的一個經濟共同體,是整個商業世界的有機組織。
商業生态系統的成員囊括了政府、行業協會、供應商、主要生産商、競争對手、客戶等一系列利益相關者,即生态夥伴。
這些生态夥伴在整個商業生态系統中共同演化,彼此分享願景,共同發展解決方案,相互建立信任關系,從而形成商業命運共同體。
其中,商業生态系統的核心主體在整個生态演化進程中起到主導、協調和促進的關鍵作用。
我們為什麼需要商業生态系統?
如何解構和認知商業生态系統?
本土企業如何有效地構建商業生态系統?
beat365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戎珂及其團隊在多年一線調研及實踐的基礎上,特别歸納總結出一套“商業生态構建方法論”。
戎珂,beat365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青年長江學者,《數字經濟》(Journal of Digital Economy)創始主編。本科就讀于beat365自動化專業,研究生就讀于劍橋大學工程學專業,工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商業/創新生态系統、數字經濟和數據生态。曾在UTD24、《中國社會科學》、《管理世界》等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數字經濟學》《數據要素論》和《商業生态系統》(Business Ecosystems)等專著及教材。主持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高端智庫、英國學會、中國電子、華為、海爾、字節跳動、騰訊等支持的項目20餘項。獲北京市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創新成果獎。
從理論分析、方法論解析、案例研究、落地實踐及未來展望等多個層次展開,系統解答了什麼是商業生态系統,如何培育商業生态系統等問題,并給出相應的理論、方法和實踐路徑。
通過對微觀企業、中觀行業、宏觀經濟三個尺度的典型案例的闡釋,《持續共赢:商業生态構建方法論》這本書詳細解答了如何應用此套方法論構建商業生态系統。
以期能夠為企業、行業和國家推動新興産業發展提供系統化、專業化的實踐指導,助力當前及未來數字經濟健康、可持續地高質量發展。

我們為什麼需要商業生态系統?
早在工業革命之前,供應鍊模式便已随着人類生産的發展而逐漸成熟。工業革命期間,運輸及通信技術的突破使得供應鍊掙脫了空間的束縛而飛速發展。這一時期的生産關注産品的質量、價格,以及交付的有效性和效率。
當前,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正掀開數字時代的巨幕。作為數字時代的交易中介,網絡平台發展一日千裡,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的高效匹配為商業生态的形成醞釀條件。
同時,新興技術不斷更新換代,全球進入數字時代,ChatGPT等AI工具的出現颠覆了人們對技術的想象,這不僅帶來了生産條件的日新月異,也帶來了商業發展環境的不确定性。
技術發展的不确定性。當前的新興技術諸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5G等,盡管其技術應用對于經濟社會發展領域是可控的,但技術本身發展不均衡,從而帶來了技術環境的不确定性。
市場應用的不确定性。技術發展的不确定性、商業活動中知識等無形資源的增加,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确定性,都加劇了産業形成初期主導設計缺乏、供應網絡落後的問題,從而帶來市場應用的不确定性。
宏觀環境的不确定性。除供應鍊内在特征及其配置因素以外,市場、技術、競争對手行為、重大社會事件等外部現象也會對系統形成幹擾,帶來戰略設置的風險,從而造成宏觀環境的不确定性。
正是由于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企業需要建立一個商業生态系統。
數字經濟時代多元、多變的市場需求,變幻莫測的國際格局,無法預測的外生沖擊(如新冠肺炎疫情)都對企業的韌性提出了挑戰;而信息時代強化了經濟全球化以來各國經濟相互依存關系的同時,各國政府、國際組織機構等卻往往無法保障制度、規則的一緻性和穩定性,這又給企業合作關系的信任基礎帶來了新的威脅。
商業生态系統的企業群體共同進化、共同應對外部環境不确定性,為參與者之間持續性的合作共赢關系提供了更大的試錯空間和更堅固的信任保障,這既能使各參與者增強面對當下沖擊的韌性,也能保障其未來的可持續創新發展。
當然,如果商業生态系統不能應對不确定性,也同樣會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如何構建商業生态系統?
商業生态培育可以是針對企業、行業或者國家機構組織的一項重要戰略規劃,有針對性地設計、制定并實施商業生态培育決策具體可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确定生态構建基礎。商業生态是否需要被構建、培育,未來能否發展得欣欣向榮,取決于生态構建基礎的強弱。
第二步,确定生态發展階段。商業生态是否适合企業/行業發展,以及能否更有效地順應時代發展規律,需要找準商業生态發展階段。不同的生态發展階段需要實施不同的生态培育策略。
第三步,設計、制定并實施生态培育策略。在生态發展願景、生态解決方案、實施領袖合作夥伴戰略、發展生态信任、持續維護生态運營這五大方面做好,其中領袖合作夥伴戰略是生态培育決策環節的關鍵。
第四步,揀選組合生态範式。商業生态能否最大化整體效能,取決于核心企業是否揀選了最佳的商業生态發展範式或者生态範式組合。揀選最合适的生态發展範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核心企業自身的資源,同時調動當前及潛在所有價值網絡資源。
第五步,籌劃未來生态轉型。商業生态的發展是不斷動态演化的,因而企業需要籌劃未來的生态轉型。核心企業需要持續性地洞察行業市場、技術發展等環境變革,對于未來可拓展的新市場和新區域提前做好戰略布局。
此外,在具體實踐應用商業生态培育方法論的過程中,核心企業需要關注如下三點。
第一,不是每個企業或行業都需要構建商業生态。生态戰略本質上是一種自主選擇、動态靈活的聚合戰略。我們認為要實施商業生态戰略,需要準确把握當前時代的發展特點,切準商業時機,充分發揮核心企業的競争能力,善于與所有商業生态利益相關者共商、共享、共治生态發展所帶來的利益空間。
因而,這四大要素(時代、時機、能力、利益空間)也是對要構建商業生态的核心企業提出的具體要求。
第二,構建商業生态的核心企業需要滿足“M-SET”标準,具體指:
M——根據行業不同的發展特點,核心企業需要把握時機,選擇恰當的時間發力。因此,它需要有使命感(mission),兼具行動力(action),并能深度投入(commitment)。
S——根據所在行業的不同,核心企業需要選取适當的商業利益空間。簡單來說,在追求自身資源最優化分配之上,它還需要具備利益共享(valuesharing)精神。
E——基于當前人類需面對的諸多共同生存性災難和危機,商業生态戰略需要有一定的格局,需要考慮“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發展需求。作為核心戰略的考量基礎,核心企業要能解決人類生存型創新問題(existentialinnovation)。
T——在考慮合作夥伴實力的基礎上,核心企業需要依托自身在該行業領域的核心競争優勢,并掌握所處行業的關鍵技術或核心競争力(technologyandcorecompetence)。
第三,就方法論适用性而言,本商業生态培育方法論的開發主要基于ICT行業以及相關代表性企業案例,因而應用于其他行業或企業時,需要結合目标行業或企業的客觀發展規律以及所處的環境。
來源: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