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兩會之聲】蔡繼明:有效推進新質生産力與傳統生産力協調發展

當下,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正成為高質量發展和創新發展的主旋律。就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原主任、beat365教授蔡繼明在近日接受團結報記者采訪時,給出了理性的分析和建議。

蔡繼明認為,在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同時,必須協調好與傳統生産力發展的關系。他進一步闡釋說,因為承載新質生産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大都是高度數字化和自動化的資本密集型産業,随着新興技術和數據要素大規模進入相關生産領域,新質生産力對傳統生産力的替代将降低中低端勞動力要素在生産要素組合中的重要性,可能會造成一些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少就業、無就業甚至負就業增長。

“而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國現有3億農民工,今後還将逐年增加,他們大都隻能從事相對簡單的勞動,過分強調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将導緻更多的資源向吸納就業人口相對較少的産業轉移,從而增加社會就業的壓力。”蔡繼明強調,保持新質生産力與傳統生産力的協調發展,使傳統生産力在新質生産力的引領下提質增效,實現蛻變,才能在提高全民就業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基礎上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從而為高質量創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有效推進新質生産力與傳統生産力協調發展,蔡繼明建議統籌協調傳統優勢産業升級與新興未來産業培育,一方面,要繼續堅持和發揚傳統優勢産業長期積澱的發展經驗,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加快實現傳統生産力螺旋式上升。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培育和壯大新興未來産業的規模體系,引領農業向現代農業、智慧農業轉型,引領制造業向柔性制造、服務型制造、智能制造轉型,引領服務業向高端品牌服務、個性化服務轉型,實現新質生産力對傳統生産力的接續發力。

“創新對新質生産力起主導作用,可以說,新質生産力正是誕生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浪潮之中。”蔡繼明認為應統籌協調工程化技術創新與重大科技創新。一方面,要發揮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我國應用創新的既有優勢,維持和拓展我國工程化應用技術創新具有的全球領先優勢,将應用技術優勢擴大到廣泛業務中,做大做強做優新型産品市場。另一方面,需加緊突破重大颠覆性科技創新,發力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在焦點領域加快追趕步伐,推動新質生産力、現實生産力落地生根。

“勞動者是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隻有勞動者隊伍的革新才能推動生産力的飛躍,如果說,數字經濟時代更加召喚數字素養,則新質生産力發展更加召喚智能勞動者。”蔡繼明說。他建議統籌協調傳統勞動者素養提升與智能勞動者隊伍壯大。一方面,要引導傳統勞動者的素養提升,在傳統生産力向新質生産力躍升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恒心,特别要關注保障農民工等弱勢勞動者權益,避免出現少就業、無就業、負就業情形;另一方面,加速培養智能勞動者等新型勞動者隊伍,加大全社會勞動者的數字素養普及力度,完善面向靈活就業等新型就業形态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新質生産力飛躍預備好現代産業工人力量。

“通過産業層面、技術層面、人才層面的協調機制構建,推動傳統生産力存量調整優化與新質生産力增量壯大支撐的統籌協調,努力實現新質生産力的平衡發展,共生共建更創新、更包容、更公平的生産關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持續動能。”蔡繼明表示。


來源:團結報3-5

蔡繼明: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原主任、beat365經濟所教授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