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史志欽 等:共建“一帶一路”務實推動世界現代化

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總結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的成就與經驗,明确提出未來八大行動規劃,擘畫了未來發展藍圖。認真學習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需要充分認識“一帶一路”倡議的十年成就,深入理解共建“一帶一路”的經驗,從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的關系維度理解八項務實行動布局,從而深入領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聯通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共同現代化的意義。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成就斐然。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至今,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過十年的共同努力,将“一帶一路”從中國思路轉化為全球共識,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

互聯互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經過十年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已形成政策、設施、貿易、資金和民心的全方位互聯互通體系。這個互聯互通體系有别于傳統的道路聯通,拓寬了聯通的内涵與理念,是政府、企業、民衆共同參與的全方位聯通。以政策溝通确定合作範圍,以資金融通提供保證,推動設施聯通與貿易暢通,從而達到民心相通。特别是在疫情時期,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為沿線國家的貨物供應特别是防疫物資供應提供了保證。十年的實踐證明,“一帶一路”倡議的聯通主線對世界經濟發展幫助巨大。

助力發展中國家,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中國通過分享自身發展機遇、共享自身發展經驗助力解決共建國家發展中的難題。不同于以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态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完全平等,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不同國家根據各自國情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合作項目。經過十年的踐行,各共建國家在“一帶一路”共建過程中平等合作,不僅推動了自身的發展,也逐漸摸索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發展道路,為全球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

合作共赢,打造全球發展新平台。“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發展為目的,由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提出,并由多數發展中國家共同建設的開放包容的國際平台,迄今為止已有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十年來,作為倡議國家,中國連續舉辦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立20多個專業領域的多邊合作平台。中國以進口博覽會為抓手持續分享自身發展機遇,構建國内開放大市場惠及世界。截至2023年8月,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中國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1個自貿協定,與135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投資協定,與11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含安排、協議)。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積累成功經驗。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過去十年取得的成績彌足珍貴,值得總結的經驗,就在于我們深刻認識到,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隻有合作共赢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的力量源泉。這既是共建“一帶一路”成功的原因,又是未來“一帶一路”共建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所在。

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共建“一帶一路”成功的根本原因。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中國與世界發展的關系,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同頻共振。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分享自身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推進了自身的發展。如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2023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達1496.2億元,同比增長65.2%,内陸開放和沿邊開放的新高地加速成形。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推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将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更為緊密地聯系起來。未來,持續以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思考“一帶一路”,同時以命運共同體的方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才能夠持續獲得成功。

合作共赢是共建“一帶一路”成功的重要保證。共赢而不是單赢,是“一帶一路”合作的生命力。十年來,中國既不單打獨鬥,包打天下,也不推诿卸責。“一帶一路”倡議由中國提出,由各個共建國家共同推進。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合作不僅是态度,而且是貫穿于整個共建過程的方針。在項目謀劃中通過共商進行合作,選擇符合雙方利益的領域。共赢是“一帶一路”的願景,“一帶一路”要共同建設,最終也要達到共享,不僅要與共建國家共赢,更要與共建國家的民衆共赢,給共建國家帶來收益,更要給予共建國家民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帶一路”框架下有關交通項目的全部實施,到2030年有望使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隻有實現了合作共赢,“一帶一路”共建才能迎接挑戰、克服困難。

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力量源泉。“一帶一路”倡議所秉持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的絲路精神,是“一帶一路”合作的思想源頭與精神基礎。和平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基本條件,隻有實現真正的平等合作,才能以合作促進世界和平。開放包容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精髓,這個世界是由各種發展水平與文化差異性較大的國家組成的,隻有不以意識形态為線,平等地與各共建國家共商共建共享,共建“一帶一路”才能持續保持活力。互學互鑒、互利共赢是共建“一帶一路”持續發展的動力,世界上不隻有一個制度,也不隻有一個民族,每個民族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曆史和文化,在合作過程中互學互鑒,保證合作成果互利共赢,是“一帶一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以務實行動支持世界現代化進程。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内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未來,“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方向是成為推動中國與世界現代化互聯互通的紐帶。

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和平發展的現代化。未來的“一帶一路”共建,要繼續推動和完善國際合作平台建設,豐富多邊合作平台,提高全球政策溝通水平。圍繞能源、金融、綠色發展、減災、反腐敗、文化等全球性關鍵問題構建專業溝通平台,豐富“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網絡。繼續發揮高峰論壇的引領作用,設立高峰論壇秘書處,推動全球治理朝更加普惠公平的方向發展。繼續加強民心相通建設工程,以教育、藝術、博物館等具體合作為抓手,通過打造“良渚論壇”,搭建文明互鑒與文明對話新渠道,以“心聯通”助推和鞏固“一帶一路”的“硬聯通”與“軟聯通”,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通過綠色絲綢之路與創新絲綢之路,實現互利合作的現代化。要繼續堅持以資金融通為抓手,保證“一帶一路”共建和互利合作的資金基礎。要以綠色為重點領域推動各共建國家互利合作。綠色發展是未來方向,“一帶一路”将在原有合作基礎上推動綠色基建、綠色能源和綠色交通等方面的合作。通過“一帶一路”綠色聯盟的支持,以舉辦“一帶一路”綠色創新大會為手段,支持“一帶一路”各共建國家凝聚共識,務實推動綠色合作。要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推動各共建國家互利合作。“一帶一路”倡議未來将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合作領域,以舉辦會議、加強交流及支持青年科學家作為重點抓手加強科技合作,并以人工智能作為重點創新領域,共同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

通過“一帶一路”的聯通與開放,實現共同繁榮的現代化。互聯互通,尤其是設施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一帶一路”倡議将以中歐班列的高質量發展、裡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和“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為重點内容,持續推進全球互聯互通水平提升。以數字為重點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是數字大國,有成熟的數字貿易基礎,中國将在“一帶一路”合作中首創“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并擴大數字産品的市場準入,中國将每年舉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深度實現自身的數字化。中國将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推動投資領域高水平開放,鼓勵“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來華投資并學習我國成功的制造業經驗。通過提高跨境貿易服務水平以及在制度上推動國有企業、知識産權和政府采購等領域的改革,在更多領域助力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世界的共同繁榮。


來源:中國教育報11-9

史志欽: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教授、“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池昊涵:“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