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勇教授接受了央視财經、新京報等媒體關于如何看待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的采訪。5月21日,央視财經頻道播出了王勇教授基于博弈論對美國債務上限的分析性觀點。以下是新京報刊發的王勇教授分析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的全文:
當地時間4月26日,美國國會衆議院投票通過債務上限法案。這項法案提議提高美國3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以換取大幅削減政府支出。該法案規定,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将提高1.5萬億美元;聯邦政府預算年均增長需控制在1%。
不過随後白宮發布聲明稱,美國總統拜登将否決衆議院議長、共和黨領袖麥卡錫提出的債務上限方案。白宮稱衆議院共和黨人必須在沒有任何要求和條件的情況下打消違約的可能性,并解決債務上限問題。
這也宣告美國債務上限的政治博弈将再一次上演。但博弈的結局還會和上次一樣嗎?
老問題與理念之争
債務上限是指美國國會為美國政府履行法定财政支出義務所設定的債務總額,這些财政支出義務包括社會保障、醫療福利、軍饷、國債利息、退稅以及其他開支。美國國會1917年首次設立債務上限制度,旨在定期監督政府财政開支狀況,強化财政紀律,避免債務盲目增長。
從經濟邏輯來看,設立債務上限制度以控制政府的财政開支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李嘉圖等價定理,政府擴大開支,無論是依靠舉債還是增稅,其産生的效果其實是等價的。原因是,政府的任何債務其實都對應着未來的償還義務,而在未來,為了償還到期債務和利息,政府則會提高稅收。如果民衆認識到這一點的話,當政府增加債務時,則會選擇增加儲蓄以應對未來額外增加的稅收,從而降低了當前的消費支出,産生類似征稅的後果,即政府舉債無法起到擴大社會總需求的水平。但政府債務規模擴張卻起到了将更多資源交給政府官員支配的後果,相對于私人企業和個人的精明決策,而普遍存在的官僚主義将導緻社會資源低效配置,進而阻滞經濟增長,降低社會缺乏活力。
盡管上述經濟邏輯需要依賴民衆具有理性預期的前提,但擴大财政開支和債務擴張有助于擴大政府職能,卻是不争的事實。因此,在主張自由市場政策、信奉有限政府的共和黨看來,削減政府開支,控制債務上限,對促進經濟繁榮和提升社會活力至關重要。但在民主黨看來,收入分配不公、社會保障缺失、貧困與犯罪等社會問題會嚴重影響社會和經濟運行,需要政府發揮積極作用,幹預市場運行,增加社會保障,為此就需要增加财政開支,擴大債務規模。
上述的理念分歧在美國早期對于債務上限問題并沒有造成太多困擾。但随着美國社會分配差距逐漸加大以及社會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客觀上确實需要政府發揮更大作用,因此,債務上限不斷提升。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的數據顯示,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國會已修改債務上限98次,其中大部分是将債務上限調高一定額度。但2013年以來,美國國會不再直接調高債務上限,而是設置時限暫停債務上限生效,允許财政部在此期間不受限制地發債。2013年以來,美國國會已7次暫停債務上限生效。最近一次暫停始于2019年8月,當時債務上限約為22萬億美元,國會允許财政部繼續發債直至2021年7月31日。此後,曆經4個多月的政治博弈,美國國會通過提高債務上限的法案,将債務上限确定為31.4萬億美元。
31.4萬億美元遠遠超過了美國2021年GDP(23萬億),也超過中國(17.7萬億)、日本(4.9萬億)、德國(4.2萬億)和英國(3.2萬億)四國的GDP總和,并且約為其2021年聯邦财政收入(4萬億)的8倍。根據美國彼德森基金會統計,這一債務上限若分擔到美國一億多家庭和三億多人口上面,相當于每個家庭負債23.6萬,每人負債9.3萬美元。對此,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家歐文·齊達爾發表評論說,“如果你以前沒擔心過債務問題,現在應該擔心;如果你以前擔心過,那你現在更要擔心。”
拉鋸戰下的邊緣策略
為何民主黨政府會如此強硬?這是因為他們知道,在這一場誰都輸不起的博弈中,最好的策略就是邊緣策略。
邊緣策略是在對抗性博弈中,通過把局面拖向失控的邊緣來讓對方做出妥協或讓步的策略。但這一策略屬于“刀尖上的藝術”,因為一旦局面失控,在邊緣跌落的話,将會造成巨大損失。最早提出這一策略思想的是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他在1952年接受《生活雜志》采訪時說,“把事情推到它的邊緣而沒有演變為戰争的能力是必要的藝術”。這一策略後來在美蘇冷戰期間得到了充分利用,特别是肯尼迪總統曾成功運用該策略解決了古巴導彈危機——這一冷戰期間最嚴重的對抗事件。
那麼,債務上限危機失控的邊緣在什麼地方呢?答案是“X日”,即美國政府現金和非常措施用完的截止日,此後美國政府将無力支付包括警察、軍人以及政府雇員的工資、無法向失業者、低收入人群提供社會保障、無法償還到期的美國債務,促使信用評估機構下調美國債券評級,進而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因此,為避免X日到來,從曆史上看,兩黨多次就債務上限展開博弈,但都在“最後一刻”前達成協議,均不敢讓局面失控,邊緣墜落。
這一次的X日原來預計最快将在8月底9月初到來,但現在看有可能提前到6月份。此前耶倫緻國會信中介紹,1月19日達到債務上限後,美财政部将會采取暫停對聯邦雇員和退休人員的保險福利發放等非常規措施,但這些措施也隻能讓政府支撐到6月初。但4月中旬是美國稅收的截止日,新産生的稅收收入會讓X日晚一點到來,且還能夠讓拜登政府更好了解有多少收入,财政開支還能撐多久,以及評估達成協議的緊迫性和妥協的條件。即使X日到來,如果民主黨政府不在削減預算方面讓共和黨感到滿意,預計共和黨也不會妥協,從而造成局面失控,以此逼迫對方讓步。但對于民主黨來說,即使準備在削減預算做出妥協,也會拖到最後一刻,以讓民衆将失去的福利和混亂的局面歸咎到共和黨身上,進一步降低特朗普主義吸引力,并換來選票支持。
正是因為現在共和黨和民主黨都認為堅持到最後是對自己有利的,這一次債務上限博弈很有可能重現2011年的情景:彼時民主黨也是在中期選舉中失去衆議院多數黨席位,然後兩黨圍繞債務上限開展極限博弈,将美國推到了違約的邊緣,并導緻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标準普爾将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A”下調一檔至“AA+”。
來源:新京報
王勇: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