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今後還需不懈努力的重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點内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起行業齊全、配套完善的産業體系。筆者認為,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更智能、更健康、更開放,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赢得大國競争主動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舉措。
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更智能
實現“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筆者認為,應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行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智能制造工程,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豐富解決方案供給,加快提升工業大數據價值。發揮數字協同平台等公共服務平台以及龍頭骨幹企業的賦能作用,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提升“上雲用數賦智”水平。同時拓展以數智化為目标,積極賦能農業、服務業等其他行業,推進農業機器人的基礎研發與應用拓展,全面推動跨越行業的産業互聯網的落地和可持續發展。
推進智能政府建設,提升治理效能。依托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宏觀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建立完善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新技術的統計監測和決策分析體系,加快形成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适應的數字治理能力,有效發揮數字化手段對規範市場、鼓勵創新、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鍊條全領域監管,完善協同會商機制,推動監管數據共享利用。加快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業、行業組織和社會公衆多元參與、有效協同的數字經濟治理新格局,細化反壟斷執法标準,支持和引導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加強靈活就業和新業态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
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更穩健
打造綠色、可靠的現代能源、資源體系,強化發展保障。筆者認為,應提升重要能源戰略物資托底能力。通過加大國内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提升儲備能力、加強能源國際合作等方式,多措并舉增強油氣供應保障能力。發揮好煤炭煤電安全托底保障作用,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積極穩妥發展水電、核電與光伏發電。增強重要礦産資源儲備保障能力。啟動新一輪钴、鐵、鎳、銅、锂、離子型稀土等戰略性礦産探礦行動。組織實施礦産地戰略儲備工程,增強戰略性礦産資源長遠保障能力。對生态保護紅線内的礦産資源潛力區,國家投資進行重點勘探,用于戰略儲備。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産業鍊供應鍊,強化産業韌性。加強重點産業鍊供應鍊核心零部件、基礎材料和裝備核心技術攻關,加速國産化替代進程。加強我國在重要産業鍊供應鍊的全球、區域合作機制,建立關鍵産業鍊供應鍊環節跨境聯合清單,提升産業鍊供應鍊危機應對能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完善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偏遠山區等物流基礎設施,完善應急物流設施網絡,打造一體化運作的航空物流服務平台,建設覆蓋重點産業布局的國際貨運通道,推進物流體系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與跨界融合。
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更開放
加快自主創新,“補短闆”“築長闆”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對于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件等工業基礎領域,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通過應用牽引、整機帶動,提升産品質量、性能和可靠性。對于高端醫療器械、航空發動機、芯片等高端産業領域,着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産業鍊自主可控能力。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全球前沿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問題,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強化原創技術供給,建設新型創新主體,培育創新生态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優化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機制,打造安全可靠、系統完備的産業發展生态。
“引進來”“走出去”并重,主動迎接國際競合。鼓勵企業在新興領域布局全球産業生态體系,以更加開放的姿态,積極融入全球産業分工合作。以境外經貿合作區、經濟走廊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合作等為平台,鼓勵開展重大項目國際合作,推動中國技術、标準和服務走出去。加強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鍊等前沿技術領域國際合作,通過人才交流、搭建創新技術合作平台、建立研發戰略聯盟等多種方式,積極融入全球前沿技術發展體系。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3-22
作者:戎珂: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寇宏偉: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