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beat365文科沙龍第20期“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在教師發展中心舉辦。beat365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beat365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梁萬年、beat365社會學系卓越訪問教授董克用、beat365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厲克奧博,應邀參與讨論。本次活動采取線上直播形式,15000餘名觀衆同步參與。
李稻葵認為,“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大國”,是一個具有長遠戰略性意義的話題。在推動人口紅利由“以數量為基礎”轉向“以質量為基礎”的過程中,國家政策應充分考慮健康和教育水平的影響,将人的發展置于首位,通過保護、提升和用好人力資源,為新發展階段的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提供保障。以下是更多精彩觀點。

破題:“從數量到質量”
活動伊始,李稻葵便深入淺出地對沙龍主題作出了诠釋。
在李稻葵看來,“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大國”,是一個具有長遠戰略性意義的話題。用更平實的語言來講,這個命題關心的,是怎麼能夠讓我們的國家發展不僅建立在人口數量龐大的基礎之上、還建立在人口質量不斷提高的基礎之上,即實現資源優勢“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
健康:釋放工作潛能的前提
李稻葵認為,建設人力資源大國需要以人民健康為前提。我國近年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正是一項回應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重大舉措。
通過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十三五”期間(2016年-202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超過2020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77歲。相關數據顯示,這與兩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防控舉措緊密相關。可以說,正是因為我國在抗擊新冠病毒中,堅持人民健康優先原則,重視對最脆弱的老年群體的保護,才充分維護了中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李稻葵進一步指出,從長遠來看,我國健康理念與實踐行動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不僅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革新貢獻了寶貴經驗,也勢必會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的未來發展産生深遠影響。伴随着人口預期壽命與預期健康壽命的不斷提升,人們更大的健康工作潛能也會得到釋放,這将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政策:盤活銀發資源的利器
在人民健康的前提下,我們才有可能進一步讨論如何增加勞動力數量、提升勞動能力的問題。李稻葵認為,離退或将退人員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群體,應該通過完善靈活退休、優化返聘管理等政策途徑為之打開再就業渠道。
勞動者的意願不同,這是退休問題需要保持靈活度的根本原因之一。例如,有些高校教師退休後仍然希望為教育或科研事業付出,也有教師對晚年生活有其他規劃。而體力勞動從業者,同樣會由于對自身健康、經濟或其他情況的考量,表現出不盡相同的離退意願。這意味着,我們在制度設計中要保持靈活,兼顧各類訴求,既讓有返崗熱情的活力老人“有事可做”,也讓确需提前退休的人員沒有後顧之憂。
與此同時,也要注重返聘管理機制的制度剛性。既要破除用工體制中的“年齡歧視”,也要确保返聘人員沒有枉占工作機會,避免引起青壯年與中老年就業者之間不必要的矛盾。李稻葵還特别提到了退休金激勵問題。他認為,堅持“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為選擇延遲退休的個體成比例地提供更高的退休金,不僅能夠更好地盤活銀發資源,也有利于養老基金 的整體運營。
此外,我們還要謹防落入裁員陷阱,不能為了降低企業或組織的運營成本、鼓勵年長員工退休。這種行為既剝奪了有勞動能力者的勞動權利,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國家社保運行的負擔,必須加以防範。
教育:提升人口素質的關鍵
談及如何開發人力資源,李稻葵強調了提升教育水平的戰略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生育政策一直對協調人口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開始放寬生育限制的原因之一。然而,李稻葵認為,我們不應該把生育政策視為解決人口問題的唯一解藥。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完成曆史使命,國家一方面要善待作出巨大犧牲的50後、60後、70後,對失獨家庭給予最高撫恤,另一方面也要堅持以人為本基本原則,充分尊重每個家庭的自主生育意願。
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應當摒棄隻數“人頭”和“年輕人頭”的做法,以勞動能力為标準,重新認識“勞動力總量”。繼續教育就是提升勞動能力的關鍵途徑之一。例如,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他接受本科教育時,可能隻學習過C語言,然而,他本人的數理基礎完全可以支持其通過短期培訓掌握當下最受歡迎的Python。這對于提升其工作效率、延長其職業生涯效果顯著。而且,繼續教育還可以彌補個體學校教育時期的遺憾,是緩解學曆焦慮、破除内卷困境的另一條思路。
來源:清華文科
李稻葵: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教授、beat365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