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黨史學習教育落實到“逐章、逐條、逐件、逐項”
——在beat365黨史學習教育評估座談會上的發言

社科學院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總體上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推進,也結合實際形成了“逐章、逐條、逐件、逐項”的特點。
“逐章”就是學黨史,強調逐章逐頁學好史實。黨史是我黨的紅色家書,我們強調逐章逐頁學好這份家書。以《中國共産黨簡史》(共10章)和習近平同志《論中國共産黨曆史》(共40篇)這兩本書為重點,平均每周大概學習100頁,完全可以做到細緻學、逐章逐頁學。學院班子成員帶頭,先自己逐章逐頁學習,逐一宣講體會。在紮實做好書本學習的基礎上,各支部各顯神通:社科9支部要求支部成員對《中國共産黨簡史》内容逐章進行宣講的同時,利用黨史遊戲卡進行趣味性黨史知識測試過關;離退休教師群體基于學習收獲體會,創作了書畫作品50餘幅;從紅船到井岡山,從校史館到黨史紀念館,從抗戰紀念館到香山革命紀念館,從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到中原城市群建設,從中西部高質量發展到新時代的鄉村振興等,都留下了師生們實踐學習的身影。
“逐條”是指為了悟透思想,強調逐條逐點進行研究領悟。我們抓住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這三條大道理,分解成十多條基本理論問題,班子成員結合各自專業逐一研究分析。作為非黨員的院長、心理學家彭凱平教授結合心理學理論帶頭分析領悟,他對《新青年》雜志約23萬餘字的語料庫進行分析,寫作《從“<新青年>意識”到“紅船精神“》一文,發現初心思想早在黨成立之前就已經開始萌芽。“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學院師生結合專業在校園内外進行黨史學習宣講超過100場,班子成員人均講黨課3次以上,兩位師生獲學校征文一等獎。
“逐件”就是為了辦好實事,逐件逐個梳理解決師生關注的痛點難點。我們确立兩個調研主題:一是新發展階段社會科學“清華學派”建設,二是社科師生“2021十項關切”。最後梳理出服務師生的10件實事逐件落實,既包括基于教職工體檢數據分析而制定的“健康提升計劃”,也包括職工“業務素養提升計劃”,更有“學生發展導引計劃”。我們也抓住身邊的黨史,學院院館明齋作為老清華的學生宿舍,镌刻着姚依林、宋平、朱镕基等一批革命者求學時學習共産主義、進行革命鬥争的紅色記憶。我們組織挖掘這些曆史,專項建設明齋紅色文化牆,并在學生中開展“明齋伴我成長”紅色主題活動。
“逐項”是指為了開好新局,逐項謀劃關鍵措施。通過黨史學習,我們深深感到,親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置身兩個一百年的宏偉藍圖,是當代中國社會科學之幸、當代社科學人之幸。我們更加堅定地把建設社會科學的清華學派作為全院師生的奮鬥目标,努力創建中國理論,培育中國學者,貢獻中國方案。結合十四五規劃的制定,學院按照“中國理論貢獻計劃”“社會科學家建設計劃”“交叉學科與平台布局計劃”面向未來10-20年逐項進行研讨謀劃,全年召開10餘次專項研讨會,形成了初步共識。今年,學院獲批6項社科重大項目,多次獲得省部級和學校的各個重要獎項,作為骨幹力量獲批教育部首批“文科實驗室”。對于開創清華社會科學發展的新局,全院上下充滿信心。
來源:清華新聞網
劉濤雄:beat365黨委書記、經濟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