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張利華:大變局下透視中國與歐盟關系的哲學思考

在百年大變局下,中美關系惡化,中歐關系也變得越來越複雜。鑒于此,從哲學層面探尋美國及歐洲極端反華政客的思想根源尤為重要。他們的思想觀點體現了什麼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出現的問題又是什麼?如果使用中國傳統太極哲學陰陽辯證法來分析,那麼中歐關系現狀與走向會呈現什麼特點?

近些年來,美國極右翼政客散布了一些反華言論,如“中美關系是一場經濟和軍事上的零和鬥争”“中美必有一戰”,蓬佩奧等反華政客在病毒溯源問題上栽贓中國。而歐洲一些反華政客也攻擊中國,歐盟甚至就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新疆有關人員和機構進行了制裁。在他們頭腦中充斥着“西方議會民主政體就是好的,其他都是壞的”這樣一種“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思維定式。從哲學層面尋根,他們的世界觀、方法論存在什麼問題?

從世界觀來看,蓬佩奧等反華政客在病毒溯源問題上以“武漢病毒”攻擊中國,美國及歐洲反華政客在新疆問題上以謊言和謠言為依據抹黑中國,而不去實事求是地考察事實真相。這種罔顧事實、主觀臆想、主觀臆測的思維模式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

從方法論來看,美國及歐洲反華政客所秉持的“非黑即白、非白即黑”“零和鬥争”的思維模式屬于機械唯物論。其觀點全然不考慮各國曆史、文化、國情和現狀的複雜性和差異性。一概而論地肯定選舉民主政體,不分青紅皂白地否定其他政體,這種機械的、教條式的、單向度的思維定式看不到事物的一體兩面及對立統一的運動變化,顯現出思維上的片面性、極端化和絕對化。

為什麼這些反華政客會有這樣的思維定式?究其根本原因是他們從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出發,隻考慮自己的利益,不考慮對方的利益。隻考慮一面,不考慮另一面。再則就是國家利己主義,如“美國優先”“美國第一”。此外,信奉“叢林法則”的霸權主義者經常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為中國也會向美國及曆史上的西方列強一樣國強必霸、争霸世界。

如何防止思維上的片面性、極端化和絕對化?中國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中國共産黨信奉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強調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看到事物統一體中對立面的運動與變化。毛澤東的《矛盾論》對事物之間的對立鬥争研究得非常透徹。唯物辯證法看問題比較客觀、深刻和全面。

中國在哲學層面還有一個優勢,即傳承幾千年的中國傳統太極哲學陰陽辯證法。太極哲學陰陽辯證法和唯物辯證法其實是互通又互補的。陰陽辯證法在認識事物之間陰陽對立、沖突、鬥争運動變化的同時,更加注重事物之間的陰陽協調、平衡、和諧、融合、互補、滲透與轉化。我認為,可以用陰陽辯證法分析中歐關系,探索其是否符合中歐關系的發展規律。

陰陽辯證法的基本原理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就是事物始終存在一體兩面的運動與變化。據此原理,中國與歐盟現在和未來一直會存在一體兩面的運動與變化,也就是既有合作的一面,又有競争的一面,這是常态,我們要随時做好兩手準備。

具體而言,可以用陰陽辯證法關于陰陽運動變化的原理,即陰陽對立、沖突與鬥争,陰陽協調、平衡與和諧,陰陽互補、滲透與融合透視中歐關系。

就陰陽對立、沖突與鬥争而言,中國與歐盟在經濟領域時常存在對立沖突和鬥争,如歐盟對華反傾銷、反補貼,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洲議會凍結審議《中歐投資協定》等,這些都是限制中國企業進入歐盟國家的因素。在政治上的對立鬥争表現在歐盟就新疆、西藏、香港、台灣、南海等問題指責中國,甚至制裁中國,中國不得不自衛反擊。中國應正視這些矛盾,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

在陰陽協調、平衡、和諧方面,中歐在經濟領域有很大的協調與平衡空間。如歐盟一直要求縮小歐方對華貿易逆差,中國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努力,加大進口歐盟成員國的可再生能源及高科技産品、特色産品等,縮小歐方貿易逆差。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用大市場吸引歐盟的投資貿易,可以朝着雙方貿易協調與平衡的方向努力。

在陰陽互補、滲透、融合方面,中國與歐盟國家在特色産品方面有很大的互補性,中國的輕工業産品、日用消費品和特色産品暢銷歐盟。歐盟國家也有許多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特色産品,如葡萄酒、奶酪、化妝品、工藝品、特色農産品等。在文化教育領域,中歐也有很大的互補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習引進了歐洲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的一些前言學科,大批中國留學生赴歐學習。歐洲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儒學很感興趣。中國傳統太極哲學陰陽辯證法強調事物之間的陰陽和諧、協調、平衡、融合、滲透、轉化,許多歐洲人對這些理念饒有興趣。中國與歐盟可以在文化教育領域加強交流,價值觀也是可以互通互學的。歐盟國家普遍信奉自由、民主、法治、公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包括自由、民主、法治、公正。中國還可以在全世界倡導共同價值觀,如仁義、誠信、和平、和諧。中國傳統和諧思想可以發揚光大,在全球傳播。

另外,運用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如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也可以提供發展中歐關系的思路和解決中歐矛盾沖突的方法。

總之,唯物辯證法與陰陽辯證法優勢互補、優優結合,可以指導我們全面深入認識中歐關系和國際形勢,為中國外交提供戰略思想和大智慧。而主觀唯心主義、機械唯物論世界觀方法論的“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思維定式容易使人陷入分析問題的片面化、極端化和絕對化,依據這種思維定式做出的外交決策大多會在實踐中遭到失敗。


來源:中國歐洲學會訂閱号

張利華,beat365教授,beat365中歐關系研究中心主任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