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趙可金:國會發阿富汗“反省報告”,但明天的美國依舊會重複昨天的故事

阿富汗戰場風雲突變,形勢急轉。

不久前還被美國總統拜登嗤之以鼻的塔利班戰士,呼啦啦地放下蘇制AK-47突擊步槍,轉過身來端起美式M4卡賓槍和M16突擊步槍,眨眼之間就已入主喀布爾。

而拜登嘴裡裝備精良的35萬阿富汗政府軍早已不知所蹤,原本趾高氣揚的美國大兵、外交官、僑民,一下子猶如疲于奔命的難民,在阿富汗機場惶惶不可終日。

所有的一切,猶如好萊塢大片的驚魂一刻,如此便發生在武裝到牙齒的山姆大叔身上,而且還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現場直播,着實令人驚詫莫名。

環顧周圍,無論是刁鑽的戰地記者,還是滔滔不絕的有線電視評論員,每每談到阿富汗變局的時候,嘴角都會露出揶揄的微笑。

當此時刻,美國人的臉是挂不住了。于是,一份“事後諸葛亮”的所謂“反省報告”來了。

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國會設立的阿富汗重建特别監察組(SIGAR)發布了《我們需要學到什麼:阿富汗重建的20年教訓》的報告。

這份長達140頁的反省報告,一一列舉美國阿富汗政策的荒唐事實和深刻教訓,斥責美國在20年時間内,花了1.45萬億美元,死傷2443名美軍士兵和1144名盟軍士兵,換回來的卻是“多少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報告怒斥“美國人民一直在被欺騙”,這是一個“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的政策”。

但是,果真如此嗎?

并非真誠反思 隻為恥辱的“喀布爾時刻”遮羞

SIGAR的這個報告,并非是美國人發自肺腑的真誠反思,而僅僅是恥辱之“喀布爾時刻”的一塊遮羞布。

事實上,美國人對阿富汗問題出在哪裡心知肚明,美國在阿富汗與其說是“一夜潰敗”,還不如說是明知故犯。

對美國人來說,在阿富汗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并非不可能。美國實力即便衰落了,但在阿富汗面對遊擊隊員出身的塔利班,還是綽綽有餘的。

問題的關鍵,是美國自己不想再維持下去了。因為,美國在戰略上已經從以反恐為中心的戰略,轉變為以大國競争為中心的戰略。

決不在阿富汗這樣的窮鄉僻壤做“邊角之争”,而是集中資源與大國“逐鹿中原”,是近年來美國正在推動的戰略轉型。

但是,美國在阿富汗收縮得太快了,讓塔利班瞅準了機會,不給美國人以喘息之機,出乎意料地一舉赢得先機。

至于美國阿富汗政策的褒貶及其執行的成敗得失,美國人更是心知肚明。

早在2008年,SIGAR就在美國國會成立了,專門負責審計、調查政府在阿富汗戰場的支出,以消除腐敗現象和低效開銷。而且,該機構此前就已經發布了11份報告,很多問題都已經在那裡明擺着。

因此,此次發布的這一份“反省報告”,完全是例行公事,而且早就準備好了。報告本可以等到美國完全撤軍後才發布,以證明其撤軍的決策是多麼英明。

出乎意料的是,美國自己在匆忙之間把撤軍的戲演砸了。台上唱戲的荒腔走闆,幕後人就不得不想方設法遮羞。于是,這份報告就被拿出來了。

這份報告也不是要找出阿富汗存在什麼問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國在阿富汗的花銷,肯定是一地雞毛。

曆史上此類事情,早已屢見不鮮。朝鮮戰争是如此,越南戰争是如此,阿富汗戰争和伊拉克戰争等一切美軍的海外行動,都是如此。

阿富汗20年,究竟誰得到了好處?美國人對此是了然于胸,這份報告所揭露的也許隻是冰山之一角。

但是,美國也沒有人真的有興趣要把阿富汗這20年的賬查個底朝天,而這份報告注定也就是遮臉之用。真正的“反思”究竟能走多遠,還要看美國國内政治争鬥吵得有多兇。

且看如何表演 拜登已不可避免地成為替罪羊

“反省報告”的話音還未落,美國朝野的各路人馬就早已經按捺不住了。

在2020年大選中輸得心不甘情不願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鏡頭前頻頻亮相,就阿富汗變局對準拜登政府一頓猛轟。而其話鋒所指,無外乎批評拜登如何無能,要求拜登“不光彩地辭職”,弦外之音就是自己要“王者歸來”。

共和黨的其他大佬也粉墨登場,叫嚣着要罷免總統;保守派媒體更是搖旗呐喊,火力全開,将阿富汗大潰敗渲染為“一場美國制造的災難”。

顯然,當此時刻,美國出現此種吵吵鬧鬧亦無意外,其背後的邏輯無外乎黨争。

殊不知,阿富汗20年到今天的潰敗,共和黨也有份兒。要不是特朗普一意孤行,局勢也不至于搞得這麼糟、垮得這麼快。阿富汗變局與其說是拜登造的孽,不如說是特朗普下的藥。

與來自特朗普陣營和共和黨方面的黨争相比,民主黨和拜登政府内部相互推卸責任的功夫也毫不遜色。

在世界人民面前丢了這麼大的人,總是要有個替罪羊。中情局、國務院、國防部、軍方等一個也跑不了,卻都竭力不讓靴子砸到自己頭上。

就連拜登本人,也是強打精神,表現出一種誓将錯誤進行到底的氣概,絕不承認“錯在朕躬”。拜登深知自己一旦承認錯誤,就會立即招來潮水般的攻伐,其後果不堪設想。

顯然,面對當前的不堪局面,最不滿意的還是美國民衆。公衆輿論已經表現出了巨大的憤怒,而且,拜登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這股怒火的替罪羊。其民意支持率迅速下滑,已經跌破了50%。

作為新上任的總統,拜登在執政中可能會因此面臨“阿富汗門”。而根據最近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選民對在2020年大選中選擇拜登而感到後悔。

不會洗心革面 美國人還會在同樣的地方跌倒

面對變局,美國會不會汲取教訓呢?大概率是不會的。二戰後,美國從朝鮮戰争開始一直都是如此。

美國人有一套自己的所謂“天定命運”理論,認為美國有責任到世界各地去改造那些“黑暗大陸”,無論花多少錢、死多少人,都在所不惜。

這是美國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其在世界舞台上無法逃脫的宿命。

當然,也不能說美國人不長記性,美國的确也在努力汲取教訓。比如,SIGAR的這份報告就寫得很認真,掌握了一大堆第一手資料,洋洋灑灑總結出七個關鍵經驗教訓,稱可供全球其他沖突地區使用。

類似的報告,還有二戰後關于“為什麼失去中國”的白皮書,越南戰争後卷帙浩繁的報告和喋喋不休的聽證會,都是前車之鑒。

然而,一旦時過境遷,美國人還會在同樣的地方跌倒,這些報告除了為政黨惡鬥提供彈藥之外,也幾乎沒有其他用場。

從中長期來看,阿富汗變局肯定會引發一場美國對外政策的大讨論。美國究竟要不要推進民主輸出,要不要維持同盟體系,要不要開展武力幹涉,各方都會以阿富汗變局為口實來說事。

不過,迄今為止,就美國戰略界的主流取向來看,放棄阿富汗是大勢所趨,一切服務于大國競争才是戰略主流。阿富汗變局頂多是美國戰略調整餐桌上的一道佐料而已。

一句話,美國絕不會洗心革面,明天的美國依舊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也是大國政治的悲劇。


趙可金:beat365副院長,國際關系學系教授

來源:新京報評論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