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湯珂:防範金融因素推高大宗商品價格

6月4日下午,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教授、所長湯珂應邀參加“第164期大金融思想沙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基本面成因及啟示”線上研讨會,并在會上發表環節點評。他首先指出,金融因素目前并沒有對大宗商品價格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我們要做好防備;其次,如果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維持較長時間,那價格壓力很可能會傳遞到下遊企業;再次,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供需不匹配的基本面因素,所以價格上漲的拐點要看供給端的修複進程;最後,面對大宗商品帶來的輸入型通脹風險,在不動用貨币政策的前提下,财政政策應更多地向上遊企業傾斜,企業也要學會利用衍生工具規避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

1.大宗商品價格中的投機成分幾何?

供給、需求、金融這三大屬性共同決定了大宗商品的價格。

最初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疫情沖擊導緻供給不足,同時随着疫苗推廣、經濟複蘇使得大宗商品供給恢複跟不上需求增長,因為大宗商品的生産需要時間,相較于彈性較好的需求來講,供給恢複需要的時間更長。

市場比較關注華爾街的投機者或指數投資者有沒有把金融因素強加在大宗商品的公允價格上。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檢測大宗商品金融化:一是不同類大宗商品價格的相關度。如果投機者将大宗商品作為一攬子商品進行投資,這種情況下不同類的大宗商品價格相關性會增強,前段時間我們并沒有看到各類大宗商品價格相關性的增強,所以目前來講,華爾街的大投資集團可能還沒有把大宗商品作為一攬子産品進行投機;二是基差和價格的共振關系。如果我們繪出大宗商品的基差和價格的曆史走勢圖,會發現兩者長期同漲同跌,有較強的諧振關系,但金融投機因素會打破這種關系,使得期貨價格更加升水。最近一段時間,幾種大宗商品的基差和價格的共振關系依舊未被打破,如果出現現貨價格快速上漲伴随着期貨市場上升水或較小幅度貼水的現象,才有金融炒作的可能性。目前大宗商品現貨比期貨價格高很多,這是一種貼水現象,這告訴我們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供需不匹配造成的,但這并不代表将來不會有金融化因素。疫情以來,全世界很多央行都釋放了大量流動性,出現了流動性過剩,這些流動性勢必會進入資本市場的各個子市場,我想也會進入大宗商品市場,我們注意到前段時間加密貨币高漲,最近随着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币加強監管,加密貨币這類資産可能不太會受到更多投機者的追捧,其價格出現了下跌,而大宗商品價格目前在基本面的作用下不斷上漲,很可能受到投機者的追捧,在我國沒有大宗商品定價權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提防金融因素造成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如果金融因素再次把大宗商品的價格炒高,那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會負擔較大的進口成本,而這也将帶來一種相對不公平——我國的巨量需求為華爾街的交易員貢獻了賺錢機會。

總體來說,本輪大宗商品價格的高漲,目前來看主要是由基本面因素造成的,金融因素還沒有帶來很大的影響,但不能保證金融因素将來不會産生很大的影響,我們要提前預防。

2.如何看待我國CPI和PPI相對脫節的現象?

為什麼PPI有很大的上漲,CPI卻保持相對平穩,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的上遊企業實際上承擔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風險。因為大宗商品是上遊企業的原材料,上遊企業進口大宗商品後承擔了其價格波動的風險,而中下遊企業沒有為大宗商品的輸入型通脹和價格高波動而買單,老百姓使用的最終産品的價格并沒有随着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而上漲很多,其價格波動比較平滑。但目前這樣一個事實是否會永遠持續下去?短期來看,PPI和CPI相關輪動程度并不高,CPI也不會承擔太大的壓力,而PPI壓力比較高,也就是說上遊企業承受較大的損失。但是,長期來看,如果輸入型通脹非常高的話,上遊企業不可能永遠不提高價格、永遠由他們來承擔風險和價格壓力,否則上遊企業的财務狀況會較快地惡化,在這種情況下,上遊企業肯定會把價格壓力更快地傳給中下遊企業,這就會帶來大宗商品下遊産品價格的上漲,PPI傳導至CPI。

3.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會持續多久?

分析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持續時長的問題要看這一輪價格上漲到底是由于基本面因素,還是炒作因素。如果是炒作因素,一系列的政策組合會很快把投機因素壓下去。但如果是基本面因素,相對來說就不會那麼快,因為大宗商品的生産需要時間,由于疫情,生産恢複受阻,所以對于當前生産端受到影響的國家來講,很難快速恢複。

4.我國企業如何渡過難關?

我認為貨币政策不應針對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而做出調整,因為如果為了應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加息,或者促使人民币升值,這會影響到我國産品的出口和我國經濟的增長,目前我國經濟還處在恢複階段,貨币政策不應該顧此失彼。

面對大宗商品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在不動用貨币政策的前提下,應當精準發力,對症下藥,通過政策組合來化解大宗商品帶來的輸入型通脹風險。短期内,一方面國家的财政政策要更多地向上遊企業傾斜,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學會避險,利用衍生工具(如期貨)規避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長期來看,要從根本上避免通脹壓力還是要拿到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如果真正是由投機因素造成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定價權顯得無比重要,這和我國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及人民币國際化非常相關。


湯珂: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教授、所長

來源:IMI财經觀察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