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李稻葵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經濟峰會上發言,他認為,中國已經成為維系全球化的領導者。
李稻葵解釋稱,中國作為維系全球化領導者的突破口和發力點就是區域經貿合作。“絕對不是驕傲的意思,全球化毫無疑問需要領導者,由誰來當,是有客觀規律的。”李稻葵說。
李稻葵提出,做維系全球化領導者有三個基本條件:第一,自己必須自信,對自身新科技産業的發展自信;第二,自己必須有再分配能力,中國由于體制優勢而擁有這種能力;第三,市場大。
李稻葵解釋稱,因為全球化的一個競争點就是新科技産業,誰掌握了新科技,在全球化過程中就可以擴張市場,競争過别人、利用别人的市場。中國現在對自己的新科技産業有自信了。
所謂“再分配能力”,則是指全球化過程中有赢家産業也有輸家産業,能否通過國内利益再分配把全球化的“輸家”救活。“舉個例子,沈陽曾經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國門一打開,沈陽的機床廠被德國、日本的公司沖垮了。怎麼辦?就要重新出發,通過引進寶馬,把1/3财政收入歸沈陽,把沈陽救活了。中國搞利益再分配是有經驗的,這是體制優勢。”
李稻葵也坦言,作為全球化的領導者,中國還沒有能力完全改革WTO,但可以一個一個區域來做,“在RCEP談判過程中,我觀察到中國發揮了領導作用。中歐投資協議談判過程中,中方也很積極,一直推着歐方在往前走。CPTPP方面,中國也表示積極考慮加入。這幾個例子告訴大家中國具備了條件,有信心、願意成為新的全球化的領導者,突破口就是區域貿易協定。”李稻葵說。
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由東盟十國于2012年發起,15個成員國為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被視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由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墨西哥、秘魯、越南、智利、文萊、新加坡、馬來西亞11個國家組成,其成員國經濟總量占全球GDP的13.5%。
李稻葵提醒現場的跨國公司企業家,下一步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将對國内經濟多方面進行調整,“企業家們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迎接一個新時代到來。”他說。
具體來說,李稻葵表示,知識産權保護方面,中國肯定願意做表率,更願意推動知識産權保護。國企改革方面,國際上不能不承認國有企業,但國有企業必須按照市場經濟原則運行,政府的政策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必須一視同仁,這方面中國政府肯定願意作出改革。此外,李稻葵認為中國下一步也還有降低關稅的空間。
李稻葵:beat365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國際學會聯席會長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