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董克用:打好國資劃轉和養老保險降費“組合拳”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費率下調和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是國家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打出的一記“組合拳”,以期借助政策聯動,起到推動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提高社保基金可持續性、倒逼國企改革等多重效果。研究國有資本劃轉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的關系,對政策前期推進和後期調整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10%的國有資本劃轉難以維持16%單位繳費率下的基金平衡

2019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同年,國家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基于此背景,筆者構建區間最低繳費率函數,模拟測算了2021-2050年跨度内,國有資本劃轉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率的影響,得到結論如下:

第一,劃轉的國有資本通過分紅收益充實社保基金效果甚微。2017年10%國有資本的分紅收益不到700億元,不足當年财政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貼的十分之一,對當年繳費率的影響僅為0.3個百分點,從長期來看,就算提高劃轉比例,對繳費率下調也難有明顯貢獻。

第二,在2021-2050年的測算期内,以基金平衡為前提,劃轉10%的國有資本進行自主運行僅能在20%的費率下創造1.1到2個百分點的下降空間,而國有資本運行收益率的提高,能有效增加繳費率的下降幅度。

第三,在2021-2050年的測算期内,如不進行其他政策優化,僅依靠10%的國有資本劃轉難以維持16%單位繳費率下的基金平衡。

第四,若提高劃轉比例至20%和30%,在測算期内保證基金可持續的最低繳費率能下探最多5.7個百分點。

第五,在不進行其他政策優化的前提下,提高劃轉比例至20%以上,提高運行收益率至8%以上,則在測算期内能夠維持16%單位繳費率下的基金平衡,并有望進一步下降費率。在30%劃轉比例和9%收益率下可創造2.1個百分點的費率下調空間。

提高國資劃轉規模推進基金增收減支

基于上述結論,筆者建議盡快研究國有資本自主管理操作方案,适度提高劃轉比例,并行推進延遲退休、提高繳費年限等增收減支政策的出台,多措并舉才是确保繳費率能夠進一步下調的關鍵。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其一,以分紅作為主要收益的時期應盡快過渡,加緊研究承接機構自主經營國有資本的操作方案,待時機成熟後以自主運行産生收益來充實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盡早形成資本積累。國有資本分紅收益對充實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效果十分有限,可在劃轉過程中作為過渡時期的主要收益來源,但在劃轉完成之後須轉換為以承接機構自主運行産生收益的模式。隻有盡早完成這一過程,才能最大化國有資本劃轉充實養老保險基金的效果。

其二,在劃轉10%的國有資本之後,降費帶來的減收效應得到了很好的對沖,但無法完全覆蓋,在沒有其他增收減支政策的支持下,對進一步下調費率應持謹慎态度。16%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已處于較低水平,從長期來看,這一費率水平勢必影響養老保險基金的财務可持續性。

其三,在10%的國有資本劃轉落實到位後,應加快研究提高劃轉規模的可能。國有資本劃轉除了能有效充實社保基金,還能倒逼國企改革,優化股權結構,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在政策落實效果良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劃轉規模,能夠等比放大充實養老保險基金的效果,達到一定規模後能完全沖抵前期降費帶來的收支壓力,并為費率的進一步下調創造空間。

其四,在加快國有資本劃轉之時,平行推進其他增收減支政策,以創造更大的降費空間。加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國統籌,盡快推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适度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建立财政補貼長效機制,推進落實稅費征管機制,鼓勵生育。建議多措并舉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為進一步降低制度繳費率提供有效空間。

董克用:beat365社會學系卓越訪問教授

鄭垚: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