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在二戰的廢墟之上,作為人類經曆浩劫後的共同抉擇,聯合國應運而生。它的成立标志着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掀開嶄新篇章。75年後,面對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全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呼喚團結與合作,聯合國的價值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凸顯。正如75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不僅僅是依靠軍事手段取得的一樣,人類想要赢得與新冠病毒的鬥争,踐行聯合國憲章宗旨、加強團結合作才是最終勝利的關鍵。
當今世界,聯合國無疑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正如《聯合國憲章》宗旨所宣示,聯合國“構成協調各國行動之中心”。盡管面臨單邊主義和意識形态“冷戰”帶來的重重阻力,在此次全人類與新冠病毒的較量中,聯合國一直在努力發揮領導力,為國際團結合作與人類早日擺脫疫情而竭力工作,值得全世界的尊重。
聯合國始終高舉“合作抗疫”大旗,為國際社會抗“疫”合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引領和道義感召。2020年4月2日,第七十四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全球合作共同戰勝新冠疫情”的74/270号決議[1];4月20日,通過“開展國際合作,确保全球獲得應對新冠疫情的藥品、疫苗及醫療設備”的74/274号決議[2],明确了聯合國系統在促進和協調世界各國遏制新冠疫情傳播對策方面的核心作用。兩份決議的快速通過彰顯了聯合國領導全球抗疫合作的政治決心和發揮規則倡議和議程設計的影響力。7月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于新冠疫情的2532号決議[3],贊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提出的全球停火倡議和人道主義應對計劃,要求安理會議程上沖突各方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實現為期90天的停火。9月11日,聯合國大會以169票贊成、2票反對的壓倒性多數,通過呼籲“加強國際合作與團結互助”應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74/306決議[4]。決議囊括了全球應對新冠疫情的政治和社會經濟領域關鍵舉措,支持聯合國秘書長關于停火以及停止對發展中國家采取單邊強制措施的呼籲。9月15日,第75屆聯合國大會開幕,大會頌揚“多邊主義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種必須”并通過《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宣言表明,沒有任何其他全球性組織擁有聯合國那樣的合法性、号召力和制定規範的影響力。聯合國這些權威發聲激濁揚清,以堅定的多邊主義原則清晰地回應了單邊主義逆流,為國際社會抗疫合作樹立了信心、指引了方向。
作為聯合國系統内負責公共衛生事務的專門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始終發揮着協調國際抗“疫”的關鍵領導作用。2020年1月16日,世衛組織發布第一個新冠流行病學警報。1月30日,世衛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月11日,世衛組織将新冠病毒命名為COVID-19,以避免不準确和污名化。4月24日,世衛組織啟動“獲取COVID-19工具加速計劃”,加速新冠病毒診斷及治療研發。5月18日,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在線上舉行,呼籲全世界團結抗擊疫情,大會還通過一項決議,強調世衛組織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關鍵作用。5月27日,世衛組織基金會正式成立,籌集資金以應對最緊迫的全球衛生挑戰。世衛組織還主導發起全球新冠疫苗計劃,旨在2021年底前在全球範圍内提供至少20億劑安全有效的疫苗并确保公平分配。此外,世衛組織還召開了近百次媒體通報會,組織了數千名科學家、醫療及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國際專家網絡,發布大量有關指導意見及專業報告,為反對将疫情問題政治化污名化,協調國際抗疫合作提供了專業指導和能力支持。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遭受個别國家各種無端抹黑和政治化操弄,世衛組織依然積極指導協助各國應對疫情,在領導全球抗疫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展現了非凡的專業精神。
聯合國系統内其他專業機構在人道救援、經濟社會秩序恢複等方面為國際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2020年3月,由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統籌,多家聯合國機構共同參與的“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人道主義應對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項目總金額20億美元,用以幫助世界上防疫體系最脆弱的國家抗擊疫情。為保護全球難民和被迫流離失所的人群免遭病毒威脅,聯合國難民署積極募集資金,與各類非政府組織廣泛開展合作,為非洲、中東等地難民提供食物、防護設備等支持。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署啟動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人道主義應對行動,并在中國廣州等地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樞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通過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國際合作應對疫情對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發展造成的挑戰,包括發起“全球新冠肺炎教育聯盟”,協助各國部署遠程教學系統等。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通過實施一攬子計劃,幫助發展中國家抵禦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其中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宣布向低收入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提供500億美元貸款,世界銀行則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2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此外,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勞工組織、國際移民組織等聯合國專業機構也都在各自領域為全球抗疫事業作出貢獻。
聯合國在抗“疫”中的貢獻有目共睹,也赢得國際社會的廣泛尊重和認可。為紀念成立75周年,聯合國發起了一項覆蓋100多萬人的大範圍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7%的人認為國際合作至關重要,74%的人認為聯合國在應對挑戰中必不可少。[5]然而不得不承認,在這場世界性危機中,聯合國對國際抗疫合作的領導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國際協同合作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關鍵原因是一些國家試圖将防疫政治化,大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多邊機制或條約合則用、不合則棄,嚴重沖擊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多邊體系。2020年7月,美國甚至宣布退出世衛組織,又一次以“退群毀約”謀求所謂“美國優先”,不僅最終傷及自身,也嚴重破壞了聯合國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的努力。
美國的單邊主義終究不得人心,包括其傳統盟友在内的世界多國普遍反對美方此種行徑,顯示了支持聯合國引領全球抗“疫”合作的人心向背。作為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及創始會員國,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5月18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呼籲各國攜起手來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并宣布中國為推進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舉措,包括中國将在兩年内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後,将作為全球公共産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做出中國貢獻。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宣布為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再次提出支持聯合國領導全球抗疫合作的多項具體舉措。這些倡議舉措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充分體現了中國對聯合國事業及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與大國擔當。
當前,世界範圍内疫情仍未結束,已有超過百萬人失去了生命,由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難以估量,因此産生的社會政治動蕩依然看不到盡頭。越是在艱難時刻,國際社會越是需要聯合國提供領導力。不僅因為聯合國是人類團結合作象征,更因為聯合國已經在事實上構成解決全球性挑戰不可或缺的中心地位。面臨未來巨大的不确定性,聯合國也需要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速自身變革,特别是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提高運行效率和應急能力,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與時俱進。走過七十五年風風雨雨的聯合國依然承載着70億人口對世界和平穩定的寄托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管道路再曲折,危機考驗何其多,對聯合國充滿生機的未來值得當下的深情期待。
注釋:
[1] https://undocs.org/zh/A/RES/74/270
[2] https://undocs.org/zh/A/RES/74/274
[3] https://undocs.org/zh/S/RES/2532(2020)
[4] https://undocs.org/zh/A/RES/74/306
[5] 《聯合國全球對華87%受訪者:全球合作應對挑戰至關重要》,http://www.xinhuanet.com/2020-09/21/c_1126522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