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菅義偉接替因病辭職的安倍晉三當選第99任日本首相。中國領導人緻電表示祝賀,展現了推動中日關系改善的積極姿态。9月25日,習近平主席和菅義偉首相通電話,表示中方願同日本新政府一道,按照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和精神,妥善處理曆史等重大敏感問題,不斷增進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擴大人文交流,努力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
從戰略角度看,中日關系處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重要時期。在日本國内外因素影響下,菅義偉執政後能否奉行對華友好政策尚待觀察。
一、2020年3月以來安倍對華政策的倒退,使中日關系堪憂
近年來,在中日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關系重返正常發展軌道,但基礎并不穩固。原因之一是安倍的對華政策具有兩面性和内在矛盾。他既有在策略上擇機同中國改善關系的一面,也有在戰略上推動建立“日美澳印四國聯盟”制衡中國的一面;既有為緩解鄰國譴責而調整參拜靖國神社方式的靈活性,也有堅持錯誤曆史觀、戰争觀的頑固性;既有根據自身需要謀求恢複中日高層互訪的謀劃,也有在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以及涉及香港、新疆、西藏等問題上,同中方對立的立場和做法。
近年來,中日兩國民間感情改善和人員往來出現嚴重失衡,表現為“中熱日冷”。2017年以來,中日人員往來一度每年突破1000萬人次,但80%以上是中國赴日旅遊者,而日本來華人數與10年前相比未增反降。中日兩國民調顯示,2019年中國受訪者對日本有較好印象的占46%,而日本受訪者對中國有較好印象的則僅占15%,,估計2020年日本民衆對華持負面看法的比例還會增加。其中,因釣魚島問題而對中方不滿的人數連續10年居于首位。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中日貿易總額為315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9%;2020年上半年中日貿易總額為1471萬美元,同比下降2.9%,不過考慮到疫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中日貿易的下降幅度其實并不大。
2020年3月以來,伴随日本國内疫情發展和中美關系惡化,安倍内閣對華政策出現倒退,中日關系“從溫變涼”。安倍辭職前,其對華政策步步緊跟美國。美國呼籲同中國“脫鈎”,安倍内閣也斥巨資鼓勵日本企業撤離中國。他在卸任前還推動與印度簽署《物資與貨物互換協定》,形成日印“準同盟”關系。他卸任後三天便參拜靖國神社,向所謂“英靈”報告其退任首相。今年春天習近平主席訪日計劃因新冠疫情而推遲情有可原,但從疫情暴發到辭職,安倍未同中國領導人電話通話,态度冷淡可見一斑。與此相反,他與蔡英文之間則時而通過推特“互緻問候”。日本自民黨内一些右翼議員不斷發聲,反對邀請中國領導人訪日,出現政治化、情緒化的傾向,惡化了中日關系正常發展的氛圍。菅義偉在這種形勢下接班,既有繼承安倍對華戰略使中日關系繼續滑坡的可能,也會面臨中日關系觸底回升的機遇。
二、菅義偉将沿襲安倍鋪就的戰略軌道前行,但也會有所不同
安倍雖因病卸任,但仍對日本政壇保持強大的影響力。菅義偉在自民黨内屬于無派系,能上台執政全憑黨内各大派系擁立,其中最大派系細田派(即安倍派)共有98個國會議員。因此,菅義偉很難完全擺脫安倍的幕後控制。菅義偉組閣的一些重要崗位也由安倍的親信擔任,例如,安倍的“發小”加藤勝信出任菅義偉内閣的官房長官,安倍的胞弟岸信夫出任防衛大臣。岸信夫曾是台灣地區蔡英文當局的座上賓,他公開主張日本效仿美國制定《與台灣關系法》,加強所謂“日美台安全合作”。他出任防衛大臣後即表示,日本進一步強化日美同盟,希望兩國在太空、網絡、電磁波等新領域加強合作。

10月4日至6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日本并出席第二次美日澳印四方外長會談。這次會議是安倍内閣原拟于今年春季舉行的,因新冠疫情而推遲。建立“美日澳印四國聯盟”是2006年安倍提出的,目的是在軍事上聯手應對中國。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執政後,首先是敦促奧巴馬政府承諾釣魚島适用于日美安全條約第五條;然後誘導特朗普打造針對中國的“印太戰略”,一道促使澳、印共同對付中國。日本還先後同澳印兩國建立“2+2”防長加外長安全對話機制,簽署《物資與勞務互換協定》,并針對中國實施海上聯合軍演與産業鍊重組。蓬佩奧此次日本之行即是這條政策延長線上的一環。菅義偉也将繼續沿着安倍鋪就的這條戰略軌道前行。

據《日本經濟新聞》于9月26日披露的安倍晉三采訪紀要,2016年11月,安倍在特朗普剛當選總統之際便訪美,就共同對付中國“面授機宜”。安倍拿出中國和東亞形勢的圖表來說服特朗普。特朗普問:“中國從何時,以什麼樣的速度增加軍費?”安倍回答:“中國近30年增加了約40倍軍費。世界上沒有以這樣的速度增加(軍費)的國家。”特朗普對此感到十分吃驚。安倍還稱,中國潛艇的“目标就是在西太平洋地區活動的美軍第七艦隊……這不僅是日本面臨的問題,也是美國的問題”。安倍任内共與特朗普進行了14次正式會談。于是,特朗普提出“印太戰略”,并獲澳印支持。安倍稱,特朗普常對他說“短期來看朝鮮是問題,中長期來看,中國是問題”,這說明自己首次與特朗普會面時的表态奏效。特朗普在安倍宣布辭職時也表示:“他是日本曆史上最偉大的首相。”

安倍這番爆料表明,他認為早已促成特朗普對華強硬政策,建立“美日澳印四國聯盟”的戰略目标也已達成。此時這番爆料可為後任做出外交示範,并博得日本民意支持。菅義偉是原安倍内閣官房長官,參與了安倍的内外決策,其執政後自然會繼承安倍的政策。菅義偉不僅支持安倍的修憲主張,還曾是日本最大右翼團體“日本會議”在日本國會的組織“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的副會長,在安倍遇到麻煩時一貫為其袒護,是安倍最信賴的接班人。
與安倍不同的是,菅義偉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也未必像安倍那樣提出宏大的戰略藍圖或标志性口号。他執政後強調,将以日美同盟為基礎,在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的同時,與中、俄構建穩定的關系。9月25日,菅義偉在與習近平的電話通話中表示,“日方高度重視中國,把日中關系視為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兩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相互支持。穩定的日中關系不僅符合兩國人民利益,對世界和平繁榮亦不可或缺。我希望同習主席保持緊密溝通,緻力于加強兩國經貿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推動日中關系邁上新台階。日方願同中方密切溝通,确保年内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加快推動日中韓自由貿易區談判,共同維護地區産業鍊供應鍊穩定。”
三、未來的中日關系仍将受到中美關系影響
對菅義偉的上述表态,還需聽其言觀其行。菅義偉的對華政策還将受到美國對華全面打壓政策的影響。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從明年起,日本政府将從經濟安全和防止尖端技術外流角度出發,對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赴日簽證進行嚴格審查。菅義偉作為自民黨總裁,完成安倍留下的一年任期後還會于明年9月面臨自民黨總裁選舉,因而具有過渡性。美國有可能在此期間就促使日本做出部署中程導彈的決定,從而嚴重損害中日關系。另一方面,中日兩國之間有許多共同利益與合作潛力。今年11月美國大選後,若中美關系有所好轉,菅義偉的上述表态便可能比較容易兌現。否則,中日關系的前景仍将不容樂觀。在中美關系惡化的情況下,中日關系必然會倒退。

劉江永,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研究室主任。1994年由人事部授予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5年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表彰。1999年至2003年在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從事研究工作。2003年應邀到beat365任教,曾兼任beat365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beat365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第五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2016年以來被聘為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長聘教授,兼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及外交部有關單位咨詢專家、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中日友好協會理事等。
主要研究和教學領域為國際關系、可持續安全理論與實踐,主要研究方向是東北亞和日本等。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單獨及合作出版專著40餘部,發表論文及專業文章500餘篇。研究成果曾三次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和教育部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