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更投入、更多元、更有效

——《社會學概論》的在線授課思考

社會學系 晉軍

一、概況

這是我第一次線上授課,也是我在清華十年教書的經曆中,壓力最大、投入最多的一次課。從開學之前的準備,到期中的教學和期末的考試,學校和學院都在設備、技術、後勤組織、教學經驗等各個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有效幫助,《社會學概論》一課的教學工作也才得以順利完成。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很欣慰也很感動。

本學期的《社會學概論》是為經管學院開設的社科通識課,課程目标在于介紹社會學的核心理論和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利用社會學的分析視角來觀察和理解社會,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懷和責任感。本課程最終選課96人,其中經管六字班7人、七字班8人、八字班7人、九字班66人,其它院系8人,留學生共計5人。

二、挑戰

在線授課,對我來講,最大的挑戰在于課堂互動。教師無法看到學生的表情和姿态,難以判斷是否聽懂、是否疲倦。但對于社會學概論,線上授課還有一個更為特殊、也更為緻命的挑戰。

本課程的吸引力和挑戰性,主要在于大量的課堂互動。授課采用了“偵破式案例教學”,每周選擇一個核心案例,提出“意料之外”、難以解釋的經驗困惑,帶領同學一起進行抽絲剝繭式的分析,最終利用本節講授的理論,給出一個“情理之中”的解釋。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生動活潑,可以較好地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講授的理論,而且還能讓他們更進一步理解這個理論獨特的解釋力、了解社會學經驗研究的分析邏輯和思維方式,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但“偵破式案例教學”依賴大量的課堂互動,每一步的分析也都是基于學生的讨論。當課堂讨論受到限制時,怎麼辦?

三、做法

本學期,針對線上授課的課堂讨論局限,我嘗試了下面兩個做法。

一是細化教學案例,更充分地利用彈幕等讨論形式。彈幕作為一種課堂讨論形式,存在不夠長、不同步的局限,但也具有更分散、更多元的優勢。本學期15次課,平均每周有60.5位學生發送538.5條彈幕,遠遠超過了線下授課課堂讨論的參與人數和讨論次數。彈幕這一教學工具,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課堂讨論之中。當然,彈幕因為不夠集中、難以形成連續和深入的對話等局限,還無法完全克服線上授課的互動難題。

二是引入小班讨論。每周一部電影,請學生利用本周學習的理論來分析電影。十位同學一個小班,進行四次讨論,每次一個半小時。小班建群,事先提出讨論問題,助教整理後,列出問題候選單子,引導小班讨論。每個小班,我至少參加一次,有時還會匿名參加。發現學生認真準備,為一部電影,有學生會讀兩三本學術專著、看四五部相關電影,寫出數千字的讨論意見。小班讨論大家也很積極,有一次甚至将近三個小時。

四、效果

因為考試環節和考試方式的變化(如20春《社會學概論》的課堂測驗平均成績為77.1%,顯著低于19年春季的82.5%,這既可能與授課效果有關,也可能與線上考試的特有壓力有關),本學期的成績無法直接與往屆進行對比。根據讀書報告和社會學自傳進行初步的定性判斷,與往年相比,學生整體上保持了一貫的水準,但特别差的少了,而特别好的有所增加。有幾篇社會學自傳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作為教師,既感慨又欣慰。

五、建議

一個學期之中,雨課堂在穩定性上和功能性上都進步明顯。如果進一步完善,雨課堂是否可以增加PPT的動畫播放和學生的語音讨論的功能?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