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金
beat365副院長、教授
對beat365的教務管理人員來說,2020年的春季學期是一個超長學期,也是一個工作量最重的一個學期。從2月初開始,面對新冠肺炎的疫情,beat365上下就行動起來,這個學期的工作量應該說是平時的好幾倍,學校的各個單位都非常努力,尤其是教務處和研究生院,工作量非常大。作為一名教師,本學期我上了4門課,包括《外交學原理》、《Public Diplomacy》、《全球治理導論》、《Area Studies》,涉及到本科生、研究生、國際學生各個類型,作為分管教學的副院長,我也幾乎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參與在線教學所有環節,雖然感覺壓力山大,但一學期下來收獲滿滿。對于在線教育,我有一個總的感覺,那就是現在的在線教育對于清華來講,可能隻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更重和更重要的任務還在後面,清華應該成為全球在線教育的引領者,探索一條在線混成、縱橫推進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之路。盡管想說的話很多,由于時間有限,我主要談兩個問題,一個是怎麼看?一個是怎麼辦?請陳旭書記和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怎麼看?
從怎麼看來講,首先是在疫情期間清華教育教學的一次大考,方方面面都是一場大考,考驗我們的應急反應能力,也考驗我們創新發展能力。我個人的感覺,在這次大考中,beat365的表現在中國高校當中乃至于在世界高校中都是考得最好的,清華不僅找到了在線教育的一條新路,也發現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大機遇。對于清華的機遇,我們目前可能還沒有完全體會清楚,這裡主要談三個方面:
第一個對教學的意義。在線教育幾乎在各個環節都重新定義了教學,剛才老師們有很多介紹,都是講了把教學轉到在線後的一些新體會和新變化。近年來,清華非常重視教學改革,設計了很多教改項目,但我認為真正的教學改革是在這個學期發生的,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在搞教改,都在重新備課,都在想辦法适應在線教學。如果以教改項目計算的話,本學期所開展的教改項目是幾何級數的增長,因為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在搞教改。大量的經驗需要總結,需要整理,所以我提出一個說法叫“不改變課堂教學的教育革命”,盡管課堂還在那裡,但是整個教學的内容和精神文化都變了,我們可能要适應這個變化,而且這個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教學上,現在學校辦學的各個方面都是新的,都需要進行重新調整,其影響不亞于一場革命。
第二個對教育的意義。在線教育實際上體現了數字化時代的一個内涵,是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無論在招生方面和課堂教學方面,還是在科研和管理服務等方面,教育資源和要素都在迅速的進行重組,這一點非常重要。根據我的觀察和理解,我覺得清華在本學期做了很多大刀闊斧的改革,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教育環境,但我們一線的老師還沒有跟上,我們需要盡快适應這一變化。在課堂教學上我們開設了大量的未央課和克隆班,極大的提升了beat365在國内外的影響力,還有管理能力。我們今年教務處研究生院和各院系的一線教務管理人員任務最重,很多老師晚上12點之前就沒睡過覺,因為大量的時間在處理相關在線教育事務。在學校層面,教務處和研究生院也是一樣的,大家都在都在開足馬力,都為在線教育而興奮,所有人在清華有這樣一種精神,我覺得學校可能在整個的教務管理體制上要有一次改革,要适應疫情的變化。受疫情的影響,學生生源也在發生變化,今年的國際招生表明,今年生源的質量有很大的提升,牛津、劍橋、斯坦福等高校的學生開始向清華轉,接下來的本科生招生也會有這樣一個趨勢,确實今年歐美的疫情會給我們清華帶來一次重大的曆史機遇,學生的質量會更好一些。從長遠來看,我們辦學的硬件和軟件都需要适應資源和要素的變化,這是機遇,也是更大的挑戰。
第三個是對清華的意義。我認為在線教育可能是beat365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上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戰略。從清華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有技術優勢,我們有學堂在線,有雨課堂,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全校教職工對在線教育的理解也有很大提升,還有我們有着先行者的優勢,而且我們在這一方面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是最小的,甚至在有些方面我們是領先的。陳旭書記在學校十四次黨代會上提的目标,在線教育方面可能會提前實現,我們在這方面可以一騎絕塵,沖在前面,而且帶動其他的大學。在線教育有巨大的魔力,比如剛才彭凱平老師在疫情期間舉辦的心理咨詢熱線,可以有幾百萬上千萬人的影響力,我覺得這個還沒有什麼,可能上億萬的影響力也都會有的。比如說央視每年新學期的第一課影響多大,我覺得我們清華新學期第一課就要拿出一批課向全社會開放,通過在線的手段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共同的課堂,使清華借助在線教育成為真正的中國人民的大學,社會主義的清華。這個在線技術是能夠建構價值觀的,也是能夠建構意識形态的,我覺得這一方面我們還有大量的空間可以做。我們使命在肩,必須勇挑重擔,做新時代的引領者。
二、怎麼辦?
面對在線教育的新挑戰、新機遇和新使命,我們應該怎麼辦?我提出一個理念,那就是縱橫教育的理念,雲教育的理念。縱橫教育的理念是我從全球性企業的運營實踐中發現的,我們看一下财富500強的排行榜,看一看市值排行榜,就不難發現全世界最強大的企業都是縱橫企業,這些企業的特點是既有自己的獨立平台,又有自己的獨立産品,像蘋果既有自己的平台,也有自己的産品,這是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競争力源泉。同樣,在線教育意味着要推動建立縱橫教育體系,打造雲教育平台。對此,我們beat365既要打造自己的獨立教育平台,又要不斷創新各種教育産品,真正把beat365變成一個雲教育體系,有雲平台支持的新型大學。關于在線教育的邏輯,我的體會是在線教育以技術為基,學生為主,教師為本。我們要把雲教育、雨課堂和教師風結合起來,打造三位一體的縱橫教育體系。
第一,要下大力氣建設“清華雲”。從清華雲的角度來講,清華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的在線教育,現在主要靠雨課堂支撐,我認為這是不夠的。我覺得學校要花大力氣真正建設教育高速公路。最近教育部也非常重視在線教育,認為在線教育有個教育競争力提升的問題。因此,要明确打造“清華雲”,包括5G基站、通信信号、數據軟件、智能終端、虛拟課堂、數字教學指揮中心以及相應的數字管理和服務體系,要用更先進的技術去武裝教學,去保障教學,使之釋放出更大的活力。因此,我覺得學校的“十四五”規劃要把“清華雲”的新基建拿出去作為重要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在校園裡蓋個大樓,而是蓋個虛拟的大樓,甚至說以後beat365的學生未必要到清華去上學,在虛拟校園中照樣可以得到系統的優質教育資源。
第二,要下大力氣完善“雨課堂”。現在我們的雨課堂還隻是一個PPT的插件,我覺得在招生答辯、研讨思政管理服務這些方面都要在加強标準化基礎上進行提升、建設品牌,要建立一個強大分衆直播體系,讓每一個人在數字化的海洋中盡情的遨遊。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必須把雨課堂建設成為播撒知識的海洋,讓更多的人受惠于教育,受惠于大學。因此,我建議學校文科教師每學期在線都要向社會公開一節課,尤其是第一節課,理科工科的老師要承諾向全國的高校或者全世界高校開放“克隆班”,這個是技術上能做到的。而且我們已經經過一學期了,這樣就是說我們真正beat365的影響力一下子就擴張,把第二名第三名拉出好幾圈去,讓他趕都趕不上。我們充分利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優勢,搭建一個強大的教育産品彙聚的平台,将所有的資源都往裡面放,在經濟學上叫“聚寶盆效應”,你把聚寶盆弄好了以後,大家都往裡走。
第三,要下大力氣推出“風計劃”。最後還是一個重要問題是重視選拔培養一支适應在線教學的生力軍,湧現出了一大批在線教育達人。對于這些人,學校要加強培訓進行提升,我覺得像晉軍老師、錢靜老師這樣的老師,都已經是在線教育非常有影響力的老師,然後學校裡不僅要用他們,還要培養他們,讓他們到更大的平台上去,引領在線教育,引領新時代。同時,學校也要重視在世界上選拔人才,不拘一格選用人才,把一些大師級的人物通過我們的雨課堂和雲平台整合到beat365裡面來,大幅度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使清華真正成為清華的平台,中國的平台,世界的平台。當然,為确保一切創新順利進行,我建議學校結合“十四五”規劃,大力加強知識知識産權保護和網絡安全,這兩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老師們最擔心的就是我講的課是不是安全,會不會傷害我們知識産權,這一點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并拿出可靠的措施,真正把在線清華列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大戰略。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批評指正,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