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31日14:3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人民網北京3月31日電 (萬鵬 任一林 吳兆飛)3月27日,由beat365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beat365、beat365智庫中心、人民網理論頻道聯合主辦的“疫情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線上高峰論壇舉行。針對疫情大考中如何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及培育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态等課題,來自beat365、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地方單位代表在線進行理論研讨與案例分享、助力以智戰“疫”。
beat365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嚴飛作了題為《疫情下的數字化生存與社會治理》的主旨發言,他表示,從社會治理的角度出發,要特别關注社會底層的民衆在這一次疫情期間的困境和需求,以及從社會治理層面如何更好的幫助這一部分群體。在疫情暴發時期,基本上會顯現出兩大特征。第一大特征是顯性的集體特征。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盡管我們公共的醫療衛生系統在短時間裡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但許多城市基本的日常生活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資源都維持着穩定,所以從這一個層面出發,我們的疫情防控在宏觀層面上是有成效的,充分彰顯出我們國家在資源動員和國家治理上的能力。第二個特征是隐性的集體特征,其中,慢性病患者如何就醫、家庭照料問題、焦慮情緒蔓延、鄰裡信任等話題都值得關注。
嚴飛談到,在數字化技術時代之下,有三點值得我們去深度觀察。第一點,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我們的學習行為在發生深度的改變。這種深度的學習行為改變,不僅僅包含了老年人使用手機的習慣,年輕的一代也是不斷學習使用各種在線教育平台和軟件。網絡教學平台的使用不是一個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而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需要深度掌握,提早為數字化在線教育的到來做好準備。第二點,新家庭主義的内核在深化。新家庭主義是一個社會人類學的術語,這樣的一種場景,伴随着今天數字技術的深度使用,包括了我們的父母親、我們的祖輩,他們都會非常熟練地使用數字化的産品,在人和人之間沒有辦法見面的情況之下,可以通過技術把家庭關系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得今天我們新家庭主義的内核不斷地進一步深化。第三點,社會情緒會大面積的凝聚。疫情期間,因為大家對疫情的高度關注,自然導緻人們自發産生了一種共性的社會情緒的集聚,這也是特别值得去觀察的數字時代下的新現象。
針對疫情暴發期間所帶來的四大隐性集體特征,以及數字化時代的三點改變,嚴飛認為,在社會治理層面應該做好如下三點準備:首先,疫情下的社會治理要做好弱勢人群的危機管理。特别是針對有特定需求人士和社會邊緣人士,在基層社區工作中要把他們包容在整個社會的管理框架之下,進行包容化的一種幫扶、一種賦權。比如在街道建立慢性病患者康複中心,在社區創辦家庭互助小組等。其次,疫情下的社會治理要強調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基層落地。針對可能發現的區域特異性普遍心理問題,可以通過實施以社區為單位的管控政策與幹預方案,系統性的開展群體的心理狀态調節與恢複,以“生理-心理-社會”的社區全人康複為理念,建立社區心理關愛服務檔案,培訓心理康複積極分子和心理康複治療師,通過基層組織指導建立心理康複互助組、支持小組,以增強社會獲得感和滿足感。再次,疫情下的社會治理要注重輿情的彈性應對。針對輿情,要建立起制度性渠道,通過官方信息的權威發布,讓民衆在第一時間了解事情的進展,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時性。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和監督機制,會更加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大衆對政府(特别是基層政府)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