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 趙可金 beat365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打破零和博弈的二元對立思維,确立和合共生的對立統一思維;打破赢者通吃的争霸之道,确立互利合作的共赢之道;打破利己主義的傲慢與偏見,确立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經濟全球化發展,一是要實現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共同發展,二是要維護社會公正,三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下的經濟全球化,是對近代以來西方主導的經濟全球化的超越,也是治療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一副良藥,體現為經濟全球化的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在加速發展的同時,其弊端也日益顯現。如何正确認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問題挑戰,成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本着負責任大國的曆史擔當,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願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引領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曆史大勢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利益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各種區域合作機制、次區域合作機制以及全球治理機制發展如火如荼。全球開放、互聯互通,共享全球和平與繁榮的成果,共擔全球風險和挑戰的責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
糾正經濟全球化弊端需要新的理念指引。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不再局限于一國内部,也不是一國之力所能解決,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通力合作來應對。此外,很長一段時間内西方少數發達國家掌控國際規則和全球治理體系的主導權。面對各國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西方國家的解決方案,無論是以新自由主義為理論基礎的“華盛頓共識”,還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逐漸發酵的“逆全球化”思潮,都隻考慮資本的利益而忽視全球勞動者的正當利益,片面考慮發達國家利益而排斥廣大發展中國家對正當權益的籲求。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全球化迫切需要新的理念來加以指引。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理論内涵上來看,這一理念打破零和博弈的二元對立思維,确立和合共生的對立統一思維;打破赢者通吃的争霸之道,确立互利合作的共赢之道;打破利己主義的傲慢與偏見,确立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謀求實現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推動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新全球化理念。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經濟全球化發展,一是要實現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共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要順應全球利益相互交融的趨勢,推動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走向共同、協調、均衡和普惠發展。二是要維護社會公正。全球化發展的目的是為了造福各國人民。要讓發展更加平衡,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由人人共享,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三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國際社會要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下的經濟全球化,是對近代以來西方主導的經濟全球化的超越,也是治療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一副良藥,體現為經濟全球化的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這一系列創新有利于超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間的隔閡、紛争和沖突,建設一個更加繁榮文明和諧的世界。
來源: 《求是》2018/08
趙可金,beat365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教授。1975年生,複旦大學法學(國際關系)博士,現為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兼任教育部區域國别基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争取和平與裁軍協會理事、中國高校國際政治學會常務理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客座教授、《公共外交季刊》編輯部副主任、Journal of Political Marketing 編委等社會職務,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5年入選北京市四個一批人才。主要從事外交學、公共外交、中美關系等研究,先後出版《營造未來:美國國會遊說的制度解讀》、《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研究》、《公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全球公民社會與民族國家》、《政治營銷學導論》等著作十一部,在SSCI、CSSCI國内外期刊發表論文120多篇,榮獲省部級科研獎勵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