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李正風:如何釋放創新活力?

2016-09-20 李正風 beat365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

從科技體制改革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始終有一個問題要思考,就是如何激發改革動力,釋放創新活力?總體上看,政府依靠制度變革來激發動力和釋放活力的模式總體上還比較少,這不利于新機制的形成和新主體的成長。如何釋放創新活力?

從科技體制改革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始終有一個問題要思考,就是如何激發改革動力,釋放創新活力?

著名經濟學家科斯在分析中國為什麼會走向市場經濟體制時,指出一些“邊緣革命”往往對舊體制形成沖擊,形成生長新機制的機會和空間。如饑荒中的農民發明了承包制;鄉鎮企業引進了農村工業化;個體戶打開了城市私營經濟之門;經濟特區吸納外商直接投資。這些“邊緣革命”有共性的特點: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成效和改革成果;改革與政府改革的意願相呼應,使政府逐漸突破舊體制全面放權;體制改革都引入了競争的機制;改革的過程伴随着新主體的成長。分析經濟體制改革成功的模式,可以看出通過制度的變革來激發改革動力和釋放創新活力是一個重要特點。

分析過去30年中政府是如何來激發科技體制改革動力、釋放科技領域創新活力,可以發現幾種模式。第一是社會動員模式。政府發揮社會動員能力比較強的優勢來動員科技界、科技部門、地方政府響應政府号召。第二是引入資金競争的機制。包括撥款制度的改革,基金制的建立,以及實施課題制。競争機制帶來了動力也帶來了負面影響。第三是“特區”模式。包括高校985工程,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這種“特區”模式期望通過傾斜性的資源投入方式來提高科技競争力。第四是“主體”認定模式。為什麼對“主體”認定這個問題這麼敏感?一是體制轉型中政府、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職能轉變存在不确定性,二是“主體”的确認往往和政府資金的投向有關聯。第五是鼓勵新技術推動之下的新型創新模式。政府積極引導抓住新技術的變革,并利用新技術變革的機遇促進創新等。

總體上看,政府依靠制度變革來激發動力和釋放活力的模式總體上還比較少,這不利于新機制的形成和新主體的成長。今後釋放創新發展的活力,需要注意四個方面。一是政府在更大範圍内放權,而且在放權同時把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做好。二是在放權的過程中突破舊的體制來推進新主體的成長,包括民營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和壯大,民營高水平大學的發展,新型科研機構和新社會組織的成長。三是要營造公平競争與合作的制度環境,以及政府有效的規制體系。四是培養和提高政府、社會的現代治理能力。

李正風,beat365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1963年生,1985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獲學士學位; 19988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部,獲碩士學位,現任beat365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理事,科技發展戰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科學技術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科技指标研究會理事;《科學學研究》編委。1996年至今共出版著作十餘本,學術論文數十篇,參與并主持十餘項重點課題。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