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李彬:朝鮮第五次核試驗評估

2016-09-11 國關前沿通訊

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清華-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9月9日,朝鮮進行了今年第二次核試驗,這也是它的第五次核試驗。按照中國地震網公布的數據,這次事件的發震時刻是2016年9月9日上午8:30,相當于朝鮮時間早上9:00。震源位置為:緯度41.40°;經度129.10°;深度0千米。震級為:5.0。

根據中國地震台站的數據,這次震源位置與朝鮮1月6日第四次核試驗的震源位置非常近,相距不過十公裡。通過地震波回溯震源位置并不能做到十分準确。因此,震源深度0千米隻是表示震源在地表附近,并不是說,震源正好在地表。天然地震的震源通常很深,至少十公裡以上。像這種發生在地表附近的活動大多是人為相關的活動,例如,地下核爆炸、常規炸藥爆破、礦坑垮塌等。這次事件的震級比較高,達到裡氏5級。所有這些數據都指向一個事實:朝鮮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

朝鮮地下核試驗的方式與美國、蘇聯、中國和印度的主要地下核試驗方式不大一樣,而與巴基斯坦的地下核試驗方式相似。美國等國主要是在較為平坦的地區向下挖掘豎井,在井底放置核裝置,進行核爆炸。朝鮮是在山區向山體水平方向挖掘平洞,平洞中間有曲折,曲折處有封閉,防止核洩漏。所以,我們說朝鮮的地下核試驗未必真的就是在“地下”,其實是在山裡。

從朝鮮過去核試驗的情況來看,朝鮮地下核試驗封閉非常嚴密,洩露極少。中國、俄羅斯、韓國等鄰國都難以探測到其放射性洩露。這不是說朝鮮的核活動沒有洩露危險,而是說朝鮮出些核洩露的主要危險不一定在核試驗上。朝鮮甯邊的五兆瓦反應堆比它的核試驗出現洩露事故的危險大得多。這個反應堆曾經按照六方會談“去功能化”的要求停止了運行并拆除了冷卻塔。現在該反應堆恢複了運行,但是靠抽河水冷卻,其安全隐患很大,有出現福島類似事故的危險。

中國地震台網給出朝鮮第四次核試驗的震級是4.9。由此推斷,這次核爆炸的威力比第四次威力高約10%。《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籌委會根據該組織掌握的全球地震監測系統數據給出的判斷類似:這次試驗與第四次核試驗震源位置接近,這次威力略大。根據地震震級推測核爆炸威力的誤差非常更大。如果認定朝鮮上次核爆炸威力為1萬噸梯恩梯炸藥當量,則這次核爆炸威力可能是略高于萬噸,也有可能達到兩萬噸;如果上次核爆炸威力更高,則這次威力上限還會更高些。

一個國家第一次做核試驗,通常沒有懸念地能夠達到一到兩萬噸的威力,相當于裂變材料中有将近一公斤的材料發生了裂變。其中的原因在于,第一個核裝置通常采取保守設計,在不确定的問題上,都留下大量冗餘,以确保成功。朝鮮第一次核試驗非常詭異地出現了低于一千噸的威力。此後,朝鮮在幾次核試驗中逐漸提高了核爆炸的威力。推測原因,可能是朝鮮曾經采用激進的核裝置小型化方案,但卻無法掌控核裝置威力的可靠性。直到第四次核試驗,朝鮮才将其核裝置威力提高到常見的一到兩萬噸當量。通過五次核試驗,朝鮮大約已經完成以下三個目标:将核裝置小型化到能夠用導彈運載;钚彈之外又研制成功了鈾彈;可能初步掌握了用聚變材料提高裂變材料利用效率的助爆彈技術。

朝鮮第一次核試驗是改變遊戲規則的一個标志;下一個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标志是朝鮮掌握遠程核攻擊的運載工具:洲際導彈或潛射導彈。朝鮮的第二、三、四、五次核試驗以及它的核材料生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朝鮮的核實力,但是,并沒有實質性地改變遊戲規則。

2016年9月10日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