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下午,beat365中歐關系研究中心舉辦的“歐盟困局與中歐關系研讨會”在清華園明齋樓召開。會議由beat365中歐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張利華教授主持,張利華教授向中心的研究員和特約研究員回報了一年來的工作。中心理事會主席鄭燕康教授緻辭。他對中心所取得的成就和此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對發言嘉賓和與會者表示感謝,并希望中歐關系研究中心的學術交流活動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
中歐關系研究中心的各位特約研究員,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和外語學院的專家教授與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的師生濟濟一堂,就當前歐盟困局和中歐關系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反恐問題
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吳大輝教授就歐盟、俄羅斯、美國在“伊斯蘭國”問題上的博弈首先發言。
吳大輝教授剛剛從黎巴嫩回來,他認為目前歐、美、俄三方在伊斯蘭國問題上的利益差别較大,美國的底線在于守住伊拉克政權,所以并不着急對付伊斯蘭國。歐盟是最迫切希望打擊伊斯蘭國的,但是由于美國并不着急,所以歐盟打擊伊斯蘭國依據的是《裡斯本條約》的共同防禦條款而非北約的共同防禦條款。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利益在于維持叙利亞的巴沙爾政權,俄羅斯希望積極參與該地區的事務,但是由于自身的國力限制,希望與歐盟進行合作。
其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社會研究室主任田德文研究員就巴黎恐怖襲擊案進行了分析。
他認為,恐怖襲擊之所以選擇在巴黎,是有一定曆史原因的。冷戰後歐洲國家有兩個戰略,一方面向東擴張,另一方面穩定南部地區。地中海沿岸的南歐部分地區沒有入歐前景,法國積極推動中東、北非的政治變局。利比亞戰争後,大量難民湧入歐洲。今年又有大量叙利亞難民湧入歐洲,法國希望把難民問題的根源—伊斯蘭國解決掉。此外,2012年奧朗德政府首先承認了叙利亞反對派,而且還派出戴高樂航母參與對伊斯蘭國的打擊行動。因此伊斯蘭國針對法國進行恐襲就可以理解了。
beat365黨委書記史志欽教授就巴黎恐怖襲擊對歐洲政治的影響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目前整個歐洲正在經曆一次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社會、安全、和信仰危機。政治上,歐洲一些國家政府更疊頻繁,政黨碎片化、政治體系碎片化。遊行罷工越來越多,社會撕裂,民衆和精英層難以形成共識。之前歐盟體系一直是楷模,但是大家現在對于歐盟充滿了擔憂,“再國家化”流行歐洲
。而烏克蘭問題、巴黎恐怖襲擊,将促使歐洲一體化由以經濟一體化為核心轉化為以安全一體化為核心。
難民危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房樂憲教授就歐洲難民危機做了自己的分析。
他認為,這是歐盟面臨的一個敏感的政治話題和安全挑戰。他将歐盟對于難民問題的對策行動分成三個階段做了闡述并就這次歐洲難民危機的走向和前景談了看法,認為歐盟成員國在此問題上分歧依然很大,歐洲必須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
中國人民大學外語學院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副教授談了德國的“歡迎文化”與默克爾的難民危機策略。
她認為,當别的歐洲國家針對難民問題實行比較封閉的政策時,德國卻在實行“歡迎政策”是有特殊的支撐背景的。首先是德國經過二戰和東西德合并,對于難民有同情感。其次,多年來德國出生率不斷降低,需要大量的适齡勞動力。但是這些移民如何融入德國社會還是一個問題。
歐洲治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盟研究所所長崔洪建研究員認為,目前歐洲的問題是結構性問題。自2009年以來,從債務危機到歐洲大選時的政治危機,再到當今的難民危機,一個危機接着一個危機出現,此伏彼起。這說明目前歐盟的處理危機手段無法解決結構性危機。此外,從歐洲的危機中我們可以吸取一定的經驗教訓,譬如在開放的社會中如何進行風險管理、軟硬實力如何匹配、如何處理民主與民粹主義問題等。中歐關系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漆海霞副教授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對2010年至2014年中國與英、法、德關系的大事記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2010年前中法和中德關系負面事件比較多,2010年以後負面事件極少,而且幾乎都是正面事件。而中英在2010年以前負面事件極少,2010年以後負面事件明顯增多。
在提問環節,專家們就中國是否要參與對伊斯蘭國的行動展開了激烈的讨論。張利華教授最後做會議總結,她表達了對每一位主題演講者的謝意,對全體與會者的感謝,并表示中歐關系研究中心今後将積極為特約研究員提供學術交流的平台,就歐洲問題和中歐關系展開深入的研讨。會議在熱烈而祥和的氣氛中結束。
信息來源:世界和平論壇微信公衆号